說真的……個人對於這樣的說法真的不太意外,因為這代表是一種思考層級的盲點,也是知識上的缺乏,所以經常能夠看到聽到,有一些人對於憂鬱症的想法總是用忍耐,跟為什麼不換一個思考模式帶過。就跟不知足這種想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些人或許會憤怒,可是對於廣大的病友與醫學研究者來說只有更悲傷更難過,因為已經不只是在傷口撒鹽,而是把傷口外面的痂狠狠剝開。
 
再把傷口劃上幾刀般殘忍。
 
可是以這種理論來敘述的人,往往都不會覺得自己有傷害人,或是做錯什麼事情,還認為這是很正常的想法,事實上也不難理解支撐這種理論的原點在於,他們認為自己沒有生病,所以其他人也不會生病的連結。但這樣的想法是偏離現實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百分之百不會生病的,不如想想有人在你感冒發燒時,還怪你是自己的抵抗力不好,平常為什麼不好好保養身體般問罪起來。
 
在你車禍時斷手斷腳怪你為什麼不小心點,受傷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在你生了重大疾病時,怪你為什麼會得病,為什麼就只有你會得病,為什麼其他人都不會得。想必有些人一定被問罪這些理由,儘管這些人的本意可能並不是歧視及攻擊,但在憂鬱症的人的耳中已經不只是刺耳,而是刺中心裡最脆弱的角落,心正不斷的淌血,直到血流光為止,但是他人根本看不見,於是直到死亡(心理)。
 
首先談到憂鬱症在我的悲傷不是病這本書中,是如何談論憂鬱症與悲傷的分別,太細的病理解釋因為個人並不是醫學專業,就大概解釋一下自己理解的地方,以悲傷與憂鬱症做一個分界。首先悲傷是正常人類應有的情緒,當遇到重大事故時如果親友的逝世,還是現實中的不如意等等,人總會情緒低落,產生悲傷痛苦的感覺,更甚者會覺得自己好像接近死亡的邊界,可是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
 
主流的學術研究則是認為精神疾病是腦部負責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及控制,所以會顯現失控的狀態,但對於病理的判斷又細分許多部份就不解釋了。
 
只要經歷時間的流去,或是遇到值得擁有正面情緒的事件時,就會漸漸的緩解抒發,一般來說就如親人的過世,你可能有一年兩年的時間你會抹之不去,這樣的悲傷會圍繞在你的心頭上久久無法散去。可是經過數年的時間,總會重新站起來,將這樣的情緒收藏起來,只會特定時刻才會出現(例如看到碰觸到逝世親友的遺物),可是平常總能將情緒控制好,也能在一定時間平復下來。
 
能夠恢復的是悲傷,不能夠恢復是憂鬱,有幾個比較易懂的例子,因為書中的舉例需要許多細項的解釋,這邊就以長時間無法消失的悲傷,以及較無原因的悲傷來比喻。首先是長時間的悲傷,無法隨著時間淡去及影響你的想法,而且有可能越來越嚴重,正常來說情緒是會平復的,可是在變成憂鬱症的情況下,只會一直增加悲傷等的負面情緒,到你無法負擔為止,直到超過負荷。
 
而憂鬱症是很常見的疾病,一百人當中就有數人得到。
 
較無原因的憂鬱則是有許多情況下會觸碰到病患的悲傷,他可能看了一部比較令人感動的電影,於是讓他無法停止悲傷,也可能觸景傷情,想起過去不開心,甚至是不好的回憶,開啟了他的負面想法,也是久久無法消失。為什麼說是較無原因呢,因為這類的悲傷都跟原本的問題沒有大太的關係,只是他原本可能就處於悲傷的情況下,所以只是一個簡單的信號就觸發他的情緒。
 
無數的悲傷及負面情緒則是憂鬱症的痛苦泉源,一般來說正常沒有得到憂鬱症的人來說,悲傷不可能延續數天以上,甚至一整天也不太可能,也只可能低落一陣子就恢復如初,當然這是正常沒得憂鬱症的人。有憂鬱症的人則是要一直面對頭腦對於失去情緒控制能力的缺失,無法控制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如一個發燒的人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動能力,思考也會被影響到。
 
所以不要對一個有憂鬱症的人說為什麼不想開一點,讓自己開心一點,人要積極樂觀開朗,這不是能夠控制的元素,我們都知道悲傷是一件很令人疲憊的事情,所以盡量會避開或是想辦法解決悲傷。可是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他無法停下來,只能夠不斷的重複悲傷等各種負面情緒,直到精神疲勞,到了精神疲勞的程度,這樣的情緒更加惡化下去,一旦到達這裡就會出現惡性循環。
 
一旦長期處於憂鬱中,首先見到的是無法好好休息,精神極度緊張,一個人的心情差自然無法好好睡覺,有可能會失眠或是整天處於暈睡,最後變成容易疲勞,精神與體力變差,讓你原本可以做好的任何事情,都變得有難度。人在疲勞的狀態下所下的決定與想法,都會失去原有的判斷力,近而做出旁人眼中不好的選項,對自己的自信會產生懷疑,認為自身為何連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到。
 
人也就會失去了各種原動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對原本有興趣的事情失去興趣,變得什麼事情也不想去做,這並不是懶惰、而是疲累,不只是體力上的還有心理層面,而一個人失去了興趣與活力,想當然爾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當你無法對於該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產生行動力的時候,或許該停下來想想,自己是否出了什麼問題,不要想說自己有問題產生罪惡感,要去理解問題點所在。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太多太多無法解釋清楚,有可能是先天性的,例如你的家族有病史(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家系),所以你也有機率會患病,也有可能是後天性的,受到重大精神創傷無法康復。一個人得到感冒的原因也可能有千百種,所以對於有些人喜歡用你為什麼會得病的質疑,總以抗壓性、不知足帶過,但他們不清楚有些病會治好,但有些病會惡化下去,因為他們不知道所以惡意對待。
 
感冒是很輕微的病,只要治療休息就可能治好,但是它們可能會惡化成發燒,惡化成肺炎,肺炎更有可能使人死亡,一切都是機率跟運氣問題,所以不該質疑為什麼別人會好,為什麼你不會好。憂鬱症也是如此,用更具體的方式說明,就是憂鬱症的患者其實是跟腦內失控的情緒戰鬥,而試圖自殺的人是在這場戰鬥中失敗了,當然這邊並不是鼓勵自殺,而是希望用另外一個角度思考。
 
而憂鬱症所引發的各類精神疾病,就像感冒可以變成發燒肺炎,甚至是器官感染,很難把它嚴格的分成一種類別,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精神疾病造成憂鬱症、思覺失調症跟躁鬱症恐慌症等。思覺失調症過去的名稱是精神分裂,最明顯的症狀是一個人認為自己不是自己,這個自己是別人般陌生,自己的生活是再過別人的生活,好像做過某些事情,又好像沒有做過,時常產生過度妄想無法正常生活。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尋關鍵字調查病理。
 
中島美嘉所演唱的「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有一句歌詞相當淺白易懂,可是卻深入的探討這個問題點,就是想必是為了活著這件事情太過認真了,或許對有些人來說,失敗了只要再度挑戰就好,人生還有這麼長的時間可以再試一次。可是一旦陷入思考的迴圈中,例如像是自己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別人要傷害我,這些失敗與傷痛就會無時無刻的鑽入潛意識中無法離去。
 
到最後整個想法中只剩下死的選項,不曾遇到重大傷痛的人可能無法想像,可是每個人對於傷痛的忍耐抗性本來就不同,有些人在意自己最親近的人逝去,甚至到達想陪他們一起去死的願望。尼釆曾經說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可是與怪物的戰鬥是必然的,這邊的怪物則是你的悲傷,你沒有與怪物戰鬥過則不可能了解怪物。
 
更不可能殺死怪物或選擇跟怪物共存。
 
為什麼他們非得使用這種手段才能解決痛苦,當然是無法解決才選擇解決的方式,也許有人會說這世間沒有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是這說法就跟一個人無法解答所有的問題有著共通之處,我們更承認一件事情,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尤其是要求一個生病的人正常,我們不會要求一個坐輪椅的人起來跑步,也不會要求一個盲友看風景,更不會要求一個得癌症的人自我痊癒,卻會要求一個有憂鬱症人不會想開一點。
 
為什麼憂鬱症跟其他精神疾病的人容易受刺激,以一個裝滿氣的袋子來比喻,正常人的精神狀態就如同一顆幾乎飽滿,但不一定全部充滿,有可能是七八九分滿,可是只要在正常狀況下,只要不要用太暴力的方法對待,這袋子都不會發生異狀。而對憂鬱症的患者來說,他心中的袋子永遠不會充飽,都是處於乾乾癟癟的樣子,只要一個不小心壓到就會沒有氣,沒有氣這個袋子就會很難飽滿。
 
憂鬱症與部份精神疾病的有一個特徵在於,他們永遠都在失去而不是增加,你只要理解這點就會清楚痛苦的基本原因,如一個盤根錯結的結,所以在旁人眼中他們得到的再多也不會快樂。無法在正面情緒得到連結,因此更無法得到開朗樂觀等被旁人眼中認為積極的正面情緒,只會被負面情緒給淹沒,有許多人會被這種壓力給拖垮,陷入恐慌之中,為什麼我不快樂,我應該要快樂的。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很簡單、就是生病了。
 
 
 
為什麼不想開一點,為什麼不想辦法開朗一點,為什麼呢?很簡單啊,就是生病了啊,沒有特別的理由,可是對於平生沒有對病理相關想法的人來說,他們有自己幻想的解決方法,認為這樣做就可以解決心理疾病。但對於治療疾病實際上沒有幫助,可他們卻依然認為有效,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打算依例造句,說真的這樣的方法跟生病喝下香灰水,拜託神治好我,幾乎沒有太大的差別。
 
事實上只要是精神科醫生,都會建議除了吃藥跟對談外,物理與藥理的治療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陪伴」、「聆聽」,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說教,說真的這除了沒有效,還會加深憂鬱症的嚴重性。一般來說只要陪伴與聆聽,就算無法治癒憂鬱症,也可以緩解下去,不讓病情更加惡化,以樂觀的角度來說這也是有可能使憂鬱症好轉的方法,可是沒有一種治癒方法是十全十美保證一定能治好的。
 
既然一個人無法決定是否能夠控制疾病,只能夠預防,那為什麼要求憂鬱症患者要控制憂鬱症呢!?
 
 
 
過去自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說什麼大家都不懂我,沒有人了解我,這邊我沒有補完說法,可能造成有人誤會,就是你一定說出來才會有人懂,這點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是對於煩惱的人來說是很難說出來的。這邊特別強調一點別找身邊熟悉的人商量,因為有可能造成二次傷害,例如學校的輔導老師,你不能肯定學校的輔導老師一定是專業的,曾經問過不少人都有被輔導老師傷害過的經驗。
 
就如你的家人也是,他們並不是惡意的,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你的悲傷,只是單方面的認為這樣才是為你好,但這樣已足夠讓你傷透了心,所以很推薦找匿名的管道救助,你也可以選擇在不曝光的情況下諮詢,避免造成現實生活的困擾。不可否認的有許多人都像吳宗憲一樣對憂鬱症病友有所歧視偏見,他們對病友造成的傷害跟憂鬱症本身一樣嚴重,所以尋找正確的管道求助是很重要的。
 
PS:像是張老師之類的就是不錯的管道,你可以打電話或是寄電子郵件,而不用曝光自己的身份。搜尋引擎很方便,這真的需要你自己的自救,只要你願意求助,就可以踏出這一步。當然、求助專業的精神科醫師也是很重要的方法,他們可以提供的治療方式因為受過專業訓練與自身的學習,所以知道如何抒緩病友的心情。
 
跟憂鬱症相同糟糕的事情是尋找錯的人幫助。
 
踏出第一步我知道非常難,可是請試著求自己去別人幫助,這邊也拜託有相關困擾的人,一定要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這個人最好是陌生人,別一個人悶在心中,讓心中的悲傷擊殺自己,沒有人想要痛苦想要死。
 
很久前曾寫過類似的文章,有類似及不同的想法:自殺不是懦弱,它是一種疾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憂鬱症 不知足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