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可愛態度慵懶的貓咪,不只是單純的寵物而已,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牠還是個稱職可怕的獵人,因為貓咪的構造讓牠們在很多的狀態下,可以發揮出平常人類想像不到的能力,只是牠們平常不會拿出來使用,只在關鍵時刻。貓咪真厲害:小小獵人的動物行為學X療癒文化,貓島科學家的貓咪學,是由日本動物學者山根明弘所編寫的貓咪類知識書藉,主要描寫關於貓咪身上的任何事。
說到貓咪,大家所想像的一定是牠很矯小可愛卻又高傲不理人,人類卻為了得到牠們的歡心樂此不疲,可是對於貓咪真正的本領可能沒有幾個人記得,牠是個演化下有效率,能夠百分之百爆發出獵殺本能的動物。貓一開始跟人類生活,就是為了捕殺啃食人類作物的囓齒類動物,因為人類所種植的作物開始吸引小型動物如老鼠,貓的遠祖利比亞山貓於是居住在人類附近打獵,人物也發現牠有益,於是共同生活。
研究了貓咪將近三十年的動物學者山根明弘,原本並不是個愛貓人、他童年所養的寵物鸚哥就是死在貓的手下,更悲慘的是,他還對貓毛過敏。但在日本相島這座著名的「貓島」上花了五年時間研究島上的流浪貓後,貓「拼命度過短暫一生的姿態」打動了他,讓他進一步對貓的一切產生了好奇。他開始研究貓是怎麼狩獵、疾奔、溝通、夜視、辨聲和育幼,好奇貓是怎麼在人類的地盤上生活,貓的行為又會和野地裡的大貓親戚老虎、獅子有什麼樣的差異?
以下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
這本書有相當多的貓咪生理圖。
貓與狗最大的不同,因為貓狗是人類飼養最多的寵物所以拿來比較,以人類最常飼養小型動物來說,狗是經過長久以來的配種與混合品種,才有今天的溫馴,可是想像野狗跟人類不親近就能知道今日狗的改變很大。讓人類用很多方法使牠們改變原始的習性,也就是除了特別培育出來的貓,今日的家貓還保有祖先的習性與模樣,貓之所以會不聽人類的話,只是因為牠還有野性。
貓開始進入人類的生活是在一萬二千年前,人類的生活從狩獵採集到農田耕作生活,農田出現了大量啃食農作物的老鼠類生物,令人類感到煩惱,於是看到這麼多獵物群聚的利亞比山貓,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範圍內。比起其他強迫馴化的動物,利比亞山貓能夠生活在人類周遭,卻不干涉彼此的生活自由,就只是互取所需,是很奇妙的發展,也讓後世的家貓保有原始的野性。
例如貓保有狩獵的習慣,所以看到移動的東西就會用貓掌抓擊,接著把物品抱住再用牙齒咬,這是源自貓咪獵殺的動作,貓會抱著主人的身體也是屬於狩獵,首先牠用帶有爪子的掌趾,將獵物抓住不放,前肢整個抱住確定獵殺位置。最後再用抱住的姿勢下用犬齒咬住脆弱的部份,如脊椎氣管使獵物斷氣,貓科動物的獵殺都是如此,貓犬齒的構造則是了方便插入骨頭縫隙中所演化的。
貓不只是單純寵物的原因在於,貓只要釋放到大自然中,或是處於沒人養的狀態,就算原本是家貓也會回歸到原始的野性,原因在貓幾乎是個全能的獵捕型殺手,就算體型比牠大一些的動物,也很難造成威脅,澳洲造成的貓害就是最好的範例。從柔軟性到爪子牙齒,彈跳力與速度等,加上天生的敏銳感官,連老鼠這樣難抓的小動物,牠們也能輕鬆抓到,幾乎沒有跟牠們等同級的動物,有這樣的本事。
貓的聽覺是人類的數倍以上,能夠輕鬆聽見人類聽不到的聲音,是為了尋找躲在地底或岩隙的獵物,也有可能是躲在人類的房子裡面,而人類的耳朵無法控制動作,貓的耳朵卻有數十種的肌肉可以控制耳朵轉動的方向。讓耳朵可以移動方向,搜尋獵物的聲音,所以活在室內的貓,很容易因為我們聽不見的聲音,或是我們認為不吵的聲音感到心情煩躁,對人類而言則是不了解貓為什麼生氣。
很多人認為貓不善表達情緒,很難知道牠們在想什麼,但其實貓豐富的肢體動作,很容易觀察牠們現在的心情,由耳朵可以知道牠們心理狀態,如同尾巴高舉是高興,低垂是心情欠佳,擺動則是觀察身邊的情況。貓耳往正面豎起時,表示心情處於放鬆狀態,耳朵往後或旁邊倒下時,表示牠們是在警戒狀態,貓耳斜斜豎起,並朝旁邊或後方整個倒時,這是牠們是生氣憤怒,保自己的狀態。
當耳朵完全往後倒,並開始露牙嘶叫,已經就備攻擊狀態。
貓的視力很差,還看不到許多顏色,但牠們為什麼還這麼敏銳呢,又是怎麼看到獵物的,原因就在於貓的靜態視力很差,只要不移動的物品,牠們的可見視力要非常靠近才看的見。可是動態的物品能夠即時的捕捉,基本上貓主要的感官不以視力為主,眼睛虹膜的演化讓牠們在光線微弱的地方也能看見。
很多人看貓在夜裡的瞳孔,誤以為牠們的眼睛會發光,但那是牠們發展到極致的瞳孔虹膜為吸引光線,可以依環境改變大小的關係,在暗處放大為了吸收光線,白天則是縮小,人類認為很暗的地方,貓能夠清楚的看見。不過對於強烈的光線,牠們是無法防備的,因此貓的獵食與活動通常都選擇在夜晚與白天交接的時間,除了牠們的生理時鐘,也跟牠們眼睛構造的運作有關係。
大眾都知道貓無時無刻,只要沒有事情的話都在磨牠們的爪子,找尋任何可以磨爪的地方,家中有養貓的飼主如果沒有準備,給磨爪子的替代品,家中的東西就要遭殃了,不過這個動作比起磨。倒不如說是牠們想要把舊的爪子弄脫落的動作,貓爪是由好幾層相疊起來的構造,藉由磨爪、就像美工刀的最前端,如果不利了就把刀片折換下一段是相同的概念,爪子必須隨時最佳狀態。
然而貓平常是處於將貓爪收起來的狀態,除了避免爪子碰地的聲音被獵物發現之外,還可以保持爪子的鋒銳程度,所以我們很難察覺到貓走路的聲音,除了肉球降低牠們踏地的吸收聲音外,再來則是爪子的收藏。不過也有獵豹這種極端的例子,牠們為了發揮速度的極致,奔跑時的速度與抓地力平衡,所以才會有把爪子當成釘鞋使用的例子,但一般來說貓獵捕時都是收起爪子的。
只有在捕抓時才會伸出爪子。
貓的嗅覺比人類靈敏大概十萬倍以上,比起動態視力,牠們更依賴嗅覺,能夠分出敵我的認知,貓的嗅覺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牠們鼻子內部深處的黏膜,有許多嗅覺細胞存在,用來感知的鼻上皮膚也比較多。這在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像是獵物的味道,食物新鮮的程度,貓分辦往往是用嗅覺,並不是視覺,每個貓身上的味道也不同,這也是牠們用來分清敵人朋友的最好利器。
貓最大的特色在於牠們的鬍鬚,看起來比平常的毛粗上好幾倍,但它們並不是裝飾用的,沒有牠們的存在,則會讓貓無法運作,這鬍鬚稱為觸毛,觸毛的毛根四周有許多受器與神經細胞,一點點的空氣流動與氣壓變化,也能夠敏銳感覺到。這是為了彌補視力的不足,但貓能夠靠觸毛感覺空氣的變化,掌握獵物的動向、正確位置,連牠們的前肢肘內部也有長,則是為了抓住時知道第一動向。
貓的運動能力與柔軟度造成的彈性,是來自可以自由伸縮的脊椎,可以經常看到貓咪伸懶腰的時候,脊椎幾乎供成了U字型,證明牠們的脊椎能夠任意的彎曲,原因在於脊椎上的關節柔軟充滿韌性,讓貓能夠扭曲承受彎曲帶來的壓力。就算是很多看起來看起快要骨折的動作,也可以隨便的做到,像是進入很窄小的空間,也就是脊椎讓牠們的彈性如同彈簧般具有驚人的跳躍力。
作者提到為什麼現代人會喜歡貓呢,最大的可能是人類看見貓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任性模樣,想起如果能夠跟牠一樣就好的感慨吧,加上貓也意外的敏感纖細,很容易察覺情緒的變化,。對人類而言貓這種相對安靜又不干擾的療癒,或許是很需要的吧,尤其是從貓身上投射自己的影子這點,也是都市化後開始有的情況,原本是養狗的人多於貓,可是近年來已經達到平衡了。
有研究報告指出養貓狗,血壓與心跳比起沒有飼養貓狗的人較低,原因可能在多出來的活動量,像餵食要早起並固定時間起床,就算想要賴床,生理時鐘精準的貓狗也不會放過主人,加上如散步,陪著牠們玩與活動。整理牠們製造出來的環境髒亂,清理排泄物等等,狗是要散步,貓則是不用,可是你有時候也需要消耗牠們的精力,不然夜型性的貓咪,可會在貓咪不斷的吵你。
動物本身也具有令人類降低緊張與負面情緒的功用,達到療癒的效果,現代社會大眾的腳步快速,有許多受不了這樣生活,承受了太大壓力生病,過去是人類好夥伴的貓狗,雖然失去了保護農作物與牲畜看家的功用。卻多了讓孤單寂寞的人們,感到平靜的心理治病好幫手,也有數據指出有許多人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選擇收看動物的影片,其中第一名是貓,再來是狗與其他動物。
作者探討為什麼日本人對貓如此喜愛的原因,首先是貓引進時解決相當多農業方面的天敵,老鼠是其中最大的部份,讓以米食為主的日本能夠安心的耕作。再來則是以魚當成主要蛋白質來源的日本人,需要靠漁船出海捕魚,可是鼠患嚴重的船身內部,不只是糧食被吃的缺糧,船的安全性也受到威脅,貓的出現瞬間解決這個問題,不管是船上或是漁港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身影就是這樣。
貓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除了是生活的夥伴,也是很好的幫手,儘管牠們我行我素,所以受到特別的喜愛,才會有招財貓跟各種屬於貓咪的文化與創作,最早前的浮世繪有貓,現代更有貓咪咖啡廳,將貓變成人型化的貓娘以及相關的擬人角色。跟貓有關的生活用品,角色扮演的貓耳與貓尾巴,從衣服到家具,只要印上貓咪的圖案,如肉球、鬍鬚等,都會受到人們的注目眼光。
貓的流行並不是現代而已,日本從中國引進貓,到江戶時代,當時是王宮貴族的寵物,跟埃及把貓當成神的使者,那樣的尊敬高貴的形象,貓到近千年來才開始走進人群親近人類,不過也是有條件的,很容易靠的太近被牠們嫌棄。人和貓的關係是一直保持合作的,所以並沒有主人的概念,貓幫助消滅造成農害的小型動物,人類則是提供牠們休息的地方,貓就住在人類住家旁邊自由來去。
山根明弘觀察相島的居民發現,他們沒有與大自然爭地的習慣,認為自己是大地的一份子,貓也是其中的住戶,跟牠們共同生活並不會讓生活互相干涉,動物並不會替人類帶來麻煩,唯有在牠們無法生活的情況下才會越界。就像都市中的人類,老是認為流浪動物是問題的來源,殊不知道人類才是掠奪完資源,樹林河川野地,還想要趕盡殺絕,把全部的動物都殺光的恐怖份子。
餵食動物是一種源於自己有被需要的療癒感,看到動物吃得很開心的模樣,人的內心想要也是充滿了欣喜,覺得餵牠們真好,然後有些人會怪罪做這種事情的人,他們也確實有道理在,可是會餵流浪動物的人,多半是寂寞沒有人理會,很孤單想要人陪的人,許多都是沒有親人陪的老人家,如果這社會上多一些關心的話,或許就能夠減少這類的人出現,讓牠們不再過量的餵食。
真正的問題在於貓的生育能力很好,一年從頭到尾都在發情求偶,可以生下二三胎,一胎又是好幾隻,想要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絕對不是停止餵食,牠們就會自動的消失。
作者感慨的說道,日本雖然看似對於貓很尊重喜愛的國家,可每年安樂死貓的數量高達十萬隻以上,其他動物另外算,要解決這種事情發生,唯一有效的方法是結育後放回,讓貓在當地生活,這受到許多人的質疑與不信任。認為直接撲殺或趕走就好,不需要花費時間金錢在上面,但事實會說話,執行這麼多年的安樂死,流浪動物的數量沒有明顯的下降,就算淨空區域也只是暫時性的。
過一陣子又會出現新動物。
區域貓活動,這是日本實行很多年的方法,最初只在小區域的鄉鎮實行,後來有許多的大城市也開始效法,首先將區域內活動的貓,餵食牠們並且誘捕結紮,再原地放回,負責牠們的生活事項,讓牠們生活到自然死亡為止。由動保團體、志工、獸醫師、行政單位共同推動協助彼此,目標是訂在讓流浪的數量到零為止,並積極參與認養活動,關於原地放回貓這舉動,應該有人有疑問。
就是貓本身是有地盤性的動物,如果有其他的貓進入牠的地盤,就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地盤跟外來貓戰鬥,因此每塊區域都會有固定的貓出現,其他貓如果不想要戰鬥的話,就會想要避開別貓的地盤,代表貓的數量都是固定的。
很多人誤解貓咪是很愛打架的,尤其是在發情期常常上演,但貓之間真正動手的頻率不高,雙方都會透過吼叫聲與豎起身體的動作,警告對方自己的存在及威脅性,這可能長達數十分鐘的僵持不下。一般來說會有一邊先行退讓,畢竟牠們也不想要全身是傷,等於退出求偶的戰場,要等到雙方不肯退場才會打起來,公貓打架的理由也完全跟母貓不同,公貓為了求偶,母貓則是保護小貓。
結紮帶來的成果是什麼呢,想必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首先要知道貓做出很多動作,是為了求偶且受荷爾蒙影響左右的,例如半夜嚎叫嘶吼是為了吸引異性注意,也宣示自己的存在,到處亂尿則是公貓為了吸引母貓。做出許多讓人困擾的行為,只要結紮後就會消失掉,貓的性情就會變得比較平靜,不會被荷爾蒙帶來的發情影響,這是除了結育外的好處,但要小心會因此發胖。
至於貓的尿液為什麼這麼臭,因為這代表善於狩獵,吃掉越多老鼠的公貓,牠的尿液含有的貓尿氨也就越高,聞起來就越臭,貓的尿除了吸引異性貓外,其他的意思如噴灑在物品或標的物上。則是為了讓其他的貓知道自己的存在,透過嗅覺的傳遞比起單純的視覺或聽覺來得快,至於結紮過後的貓,尤其是家貓,尿液會變得比較不臭,雖然還是有些臭,但比起原本的味道淡許多。
公貓跟很多的貓科動物雄性相同,都不會飼養自己的小孩,交給母貓帶大,但這個其實是有理由的,公貓為了取得交配的權利,與其他的公貓博鬥,花費相當多的元氣體力,在交配完後通常都會休息好一陣子才會繼續下一個旅程。所以在旁邊看公貓博鬥的母貓,牠們自然負起照顧小貓的責任,而公貓則是恢復元氣去了,母貓為了小貓則是異常的神經緊張,尤其是小貓能夠獨立前。
貓之所以能夠繁殖順利的原因,就在於母貓的悍然守護自己的小孩。
雖然自己很喜歡這本書,但翻譯的書名也太令人想要吐嘈了吧,明明短短的原書名,不知道為什麼翻成像輕小說風,還好沒有翻成我的貓咪哪有這麼可愛,有五個貓咪的我注定要單身了啊,還是、為美好貓咪獻上祝福之類的。不過這本書很薄一本,卻是一個很有趣的科普類書藉,介紹了很多貓咪相關的知識,包括身體構造,以及日本的貓咪文化,為什麼人們會這麼喜歡貓的原因。
貓爪……被抓過的人都知道牠的銳利。
總結:這不單純的只是一個關於貓咪知識的書藉,不過能夠很輕鬆的看到許多貓咪身上的秘密,知道牠們會這麼做的原因,以及作者對貓咪的感情,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人類終究要跟動物共存,要學到牠們存在的原因。書中的每一段幾乎都很有趣,不過有些對於貓咪認識較深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這只要查就能查到了,但畢竟有加入了一些作者本身的研究在裡面,所以還是很多實地體驗在。
感想:自己喜歡貓咪的理由,可能就跟作者所說的相同吧,在貓咪的身上看到些許的自我,或許人都會想要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貓,生死自己負責,而不是每天忙的要死,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忙的人類吧。
貓咪真厲害:小小獵人的動物行為學X療癒文化,貓島科學家的貓咪學,可以讓你看得很輕鬆,有點像是探索或國家地理濃縮版的感覺,就是把很簡單的文字,說出貓咪身上的生物構造,又不會讓人很無聊。
如果喜歡貓又或想要了解貓的人,這本書可以試著看看。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