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家的人就稱為街友、遊民、流浪漢等,他們共同的特徵就是沒有固定的住處,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在外面吃住,而我們對於這些人的觀感是噁心、鄙視、看不起他們,更甚者還有人認為清理他們是替社體除去一些禍害。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收集十則遊民的故事,由作者偏寫完成,這些故事中能見到人性的真實,還有一個人其實是相當容易成為遊民的,不比想像中難。
 
 
 
一定是有原因才會成為遊民的,不過一般人根本不會想去理解,更不用聽他們過去的人生故事,如果願意去聆聽的話,幾乎每一個遊民都能說出一長段的故事,不論是好是壞,都會發現這個經歷或許是人們無法想像到的。就像有人認為當遊民很容易的,每天坐在那邊就可以生活,但事實上要他們過幾天遊民的日子,他們一定會拒絕這個提案,並且急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又不笨。
 
 
 
 
 
 
 
 
 
作者是李玟萱,策劃是台灣芒草人慈善協會,探討一個人為什麼無家可歸,十位無家者的真實故事,五位資深社工的真情告白,這些街友來自各地各種的職業,因為某些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家園,發生意外的變故,有能力卻找不到適合生活的環境等。他們只能夠生活在街頭,面對險惡的環境,他人的厭惡,跟自己的失落,成為了流浪者,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只是訴說這些街友的人生。
 
 
 
 
 
 
 
 
 
以下用自己的想法立場看待:
 
 
 
 
 
 
 
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可能只是幾十頁的故事,就等於是他們的人生,或許有人會想問,他們會認為是自作自受嗎,他們都認為是自己的問題造成的,有一個案例是吸毒吸到最後變成街友,連家人朋友都遠離他。但是他在流浪數十年後,經過社工的幫助終於找到工作回歸社會,他的家人依舊不願意接受他,只能夠繼續努力,也有人一輩子辛苦工作,被裁員後發現只能做臨時工,最後成為街友。
 
對於街友又髒又亂又噁心的印象,基本上是沒有錯誤的,就像一個國家有好人,一定有壞人之類的比例,也不是每一個街友都是那麼不喜清潔,與其說那些不愛洗澡的人是街友,不如說他們是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是流浪在外沒有清潔的空間可以給他們使用,所以只能夠穿著身上的衣服漸漸發臭,除了沒有地方洗衣服曬乾,更沒有洗澡的空間,最多只是到公園學校拿毛巾擦身體。
 
街友有好人跟壞人這點,人多了什麼份子都有,自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常常聽說有街友喝醉鬧事,或者做出違法犯紀的事情,然後有人就會說這些人不值得同情,活該去死的話語。但他們往往針對不是那做出不當行為的個人,而是將整個族群拉下水來,就像說某個族群都是犯罪者相同,事實上正常的街友,幾乎很少會做出騷擾別人的行為,都是自己過自己的生活。
 
會成為街友的最大原因,其實並不是沒有錢,或者是說對人生沒有規劃,而是在危難時身邊沒有親人朋友的幫助,但大部份時也有吸毒跟沉迷賭博這類的行為,導致親友的遠離,甚至避之危恐不及,因為當他們在這個狀態時,已經不會受到任何人的幫助。所以不管是失去了金錢,還是生病無法有行動能力,這類讓人陷入困境的意外時,若受不到幫助最後很容易流落街頭,成為遊民。
 
如果生病受傷時,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你,甚至到醫院就診的金錢跟行動力都沒有,找不到任何人協助時,那最後會變成什麼情況,也就是前面的情況。另外被裁員跟無法工作,導致付不出房租,在生活費逐漸花光的情況下,只能夠拿著家當在街頭睡覺,有很多的狀況會使人無法有能力持續現有生活,像是突然發生意外,如車禍跟跌倒受傷,這時候靠自己是無法處理後續的。
 
人在生病受傷或是失業無錢欠債時,任何意外讓狀況低下時,特別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因為這時候心情低落,根本無法靜下心去思考,不用說較好的選項無法想到,就連次級的選項都會錯過,自然最後就會用最糟的方式處理。加上身邊沒有人及時給意見阻止,有許多人是自己造成,也有打從開始時就沒有任何親友的人,所以做出的決定讓自己成為了一無所有的街友,只能活著。
 
除了健康問題還有精神上的問題,有部份街友應該是要住在精神病院治癒病情,或由家人照顧他們,因為他們很明顯的看到精神狀況失常,可是他們依舊在街上閒晃,成為了問題點,才會事情發生後質問街友是不是都是有病之類的話題。還有另外一部份是精神受損受傷的街友,他們過去曾經發生了一些事情,導致他們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像是做生意失敗欠債跑路,沒有任何家人的獨身者,失去工作與住家的勞工。
 
 
對人生沒有動力,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缺乏自信心,無法與人群接觸,又或是有能力卻無法達成,有些案例是有手藝及技術的人,因受傷或身體狀況不佳,最後只能選擇放棄,時間一久就再也沒有重來的想法。面對意志消沉的人,社工多半都知道這些人是有機會回歸,只是欠缺一個機遇跟運氣而已,只不過對於這類的人,我們心中所想的,他們是裝病或是有什麼值得沉膩的。
 
好手好腳為什麼不工作整天遊手好閒,那請問說這句話的人,如果你是老闆你會聘請遊民嗎?還是你會找理由推託掉遊民的應徵,想必不用想太多就可以知道答案了,有些話講起來不用動腦還可以理直氣壯,卻不會認為自己無腦。有時候不明白好手好腳的定義在哪裡,可能是手腳沒有斷掉就算好手好腳吧,於是在這個定義之下,只要外表看起來是正常的人,那他就是好手好腳。
 
有些人可能一頓都沒有餓過,在家及家族的保護下舒舒服服的過日子,所以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沒飯吃,也沒有地方住,也不會有太大的共鳴,街友對他們來說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可是對自己來說,這是生活中的一部份。因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街友,這並不是什麼天方夜談的事情,則是一直存在的現實,有時才驚醒怎麼這麼近,只要失去了能住的家維生的工作,遇到意外變故。
 
在野外生活的街友,通常身體都不會很健康,不少都有慢性病或是殘缺在身上,因為冬天要面對寒冷的氣候容易生病,夏天也很因酷熱容易生病,所以就算一開始很健康的街友,只要流浪一段時間自然身體就會不如以前。加上有一頓沒有一頓,得不到充足的營養,抵抗力也逐漸的下滑,睡眠時間也沒有想像中的充足,甚至可以說睡的時間很少,除了會被驅趕,還有擔心被人無故毆打。
 
所以能睡覺的時間不多,隨時都在擔心之中,除了會有生命危險,還會被搶奪財產偷東西,睡眠時間少加上睡的環境不好,所以惡性循環下就會變得虛弱,有時候也會有生命危險。
 
高雄的社工翁爸在書中統計他曾接觸過的街友類別、實際露宿街頭的流浪者、年滿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弱勢族群(含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單親)以及中高齡待業者(含短期失業有住居者、更生人)四類。
 
很喜歡書中社工所講的觀念,這並不是一種理念,而是可以真正實行的行為,就是他們並不是做善事還是施捨給他們,因為這樣並不是解決問題,應該這麼說好了,有些人認為只要趕走街友,就不會再出現了。可是街友並不會消失,會消失可能是某些人的想像力具現化吧,社工所講的是了解他們的問題進行輔導,這輔導並不是叫他們要怎樣做,因為街友經過長期的流浪歧視。
 
有許多都對人有敵意,因為這樣他們才能保護自己,了解到他們的問題,試圖以方法化消他們的問題,像是有些街友不願意就醫,因為沒有健保卡也沒有錢,覺得看醫生會讓他們無法出醫院之類的想法。有很多街友因為很小的問題,或許在我們的眼中是這樣,可是在街友眼中是相當嚴重的,導致他們不敢去做去看,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利用現有的資源讓他們去看醫生。
 
說得難聽點,如果街友死在路上,那屍體也會腐爛掉,無論如何只要街友存在,不去解決他們存在的現實,那問題就會不斷的製造出來,可是往往都是以冷態度處理,有許多協助街友的單位都是私家,並不是政府輔助的。像是柯文哲的概念就是相當好,小問題解決就不會有大問題,你把街友洗乾淨就不會臭了,意思就是給街友有洗澡洗衣的公共空間,這樣子他們就不會有惡臭,還可以讓問題減少。
 
有些教會跟廟宇會開放給街友洗澡洗衣,還會發放食物給他們,乾淨的新衣褲貼身衣物,睡袋等物資,這些行為其實大幅度的降低街友犯罪的衝動,所以餓死他們就消失的想法有所衝突。我們常在新聞中看見,有些人肚子餓到最後他只能去搶劫食物來飽餐一頓,並且希望能吃牢飯,把進監獄認為是能活下去的地方,像在日本貧困老人故意犯罪吃牢飯,原因也是為了有飯可以吃,這是行之有年的社會事件。
 
街友隨時在增加,要他們自動消失是不可能的妄想。
 
人無法承認自己的弱小,因為自尊跟驕傲受到傷害,就像有些人討厭歧視街友,與其說街友不好,不如說是怕自己成為街友,但一般人根本不需要討厭街友,因為他們知道並且了解街友是一定會存在於社會的產物。所以不會跟自己人生不同的人產生過多的反應,像是影響房價,還是有礙觀瞻等理由,想要把他們弄走,所以是看不順眼居多,跟他們所講的理由是差個十里八千里。
 
在協會的統計下,有七成的街友都有工作,雖然大部份的工作都不穩定,但穩定的工作是需要有住址跟電話的,可是街友租房子是租不到房子,因為他們不只沒有戶藉,更拿不出來相關資料,所以就算有工作也只能睡在街頭。就連保全清潔工都需要良民證之類的證件才能夠做,就算找到工作,也可能被欠薪水,或根本拿不到薪水的情況,也是經常見到,但是他們沒有合法身份被聘請,自然無法找人幫忙。
 
而人們只會說他們好吃懶做,卻忽視他們在就業上有困難。
 
有跟街友接觸過的人可以去問,這些街友的健康狀況,記得之前有公益團體調查過,你隨便一問每個人身上的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宿疾,只是他們暫時還活著而已,有些則是行動不便、體力贏弱。這些還算是好的,也有一些街友是完全失去行為能力的,這些基本上都由社工跟醫療公益團體接手處理,因為沒有人看顧他們,最大的原因無處可去,所以在街頭中流浪等待死亡。
 
人意外容易成為街友這件事情,是很少人會談的事情,這也是意料之中,因為許多人相信會成為街友,只是不認真努力,對未來沒有規劃的人,才會落得這樣的下場,但事實上人生中的意外隨時會發生。看了這裡面許多的故事,有共同的想法就是,或許他們有些人是有罪的,可是罪不該如此,尤其是從小生長在貧困無親友的家庭中,要是發生了意外,也沒有任何的幫助,就是未來的街友。
 
社工也提到給街友金錢協助成效並不大,因為他們貧窮習慣了,口袋中可能只有幾十幾百塊,拿到一筆錢完全不知道如何守住,不如拿來輔導他們,先給予一餐溫餐及溫飽住處等,了解每名街友的過去,還有他的現況進行協助。你不可能要求他們改變,只有他們想變的時候才會改變,這是一名長期協助街友的社工所講的,他說他們能夠做的就是了解現況避免惡化,讓他們能早日回歸正軌。
 
 
總結:無家者完全沒有說街友多可憐多需要幫助,而是詳細的將街友的口述生平整理出來,讓我們了解到這些街友過去與現在的連結,由作者做整理潤筆才讓文章達到可以閱讀的程度,因為有些街友的表達能力因為長期流浪受損。後面的社工訪問更了解到,這並不需要同理心,而是需要理解,有許多人連看都沒有看就認為是不好的,也不知道做了這些事情,其實是對社會有很大的幫助。
 
 
感想:對弱勢者越不包容的地方,通常人權觀念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可能希望他們死去別邊別來我這邊,而且這些地方的人性是極度扭曲的,就像以萬華來說,曾有民代說要在冬天噴水趕走街友,取代任何的一般政策,不過得到極大反彈就是了。
 
書中也提到萬華的弱勢者跟街友,大多是百年前就存在了,以前是底層勞動工的聚集地,所以有很多受傷生病無法工作的工人,也無法回家的人們就乾脆在此地待下來,久而久之形成今天的族群,現有族群的存在比很多現有居民的存在可能還早。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