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應該是生長這片土地上,數百年一直有的願望,或許自由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只要生活過得好這一點也不重要,可是……就因為是前人奮鬥而來的,所以才顯得不重要,也不用珍惜,忘記他們付出的代價。小說三郎是描寫一個生長在台灣日據時代的孩子,他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被政權壓迫及傳統家庭的壓迫,看到這其中的變化,因此想要逃離台灣。
 
 
 
 
小說中有句話說的很現實,就是台灣人被壓迫太久了,導致不知道如何做出反應,只能夠選擇效忠政體,一直到了現在,可能台灣人還在學習如何面對新的制度,畢竟被殖民了百年以上的時間,不知道要如何讓新的社會正常運作。從日據到國民,台灣人從來沒有選擇的權利,被剝奪了許久,他們只能默默的接受,要是對其有所懷疑,反而是不正常的人,這就是以前現在過去。
 
 
 
三郎是美國台裔作家吳茗秀於二零一三年在美國發行的小說,吳茗秀是在美的第二代台灣人。
 
 
劇情簡介:在日據時代出生的台灣三郎,是家中的第三個兒子,可是他沒有受到重視,哥哥一郎佔據父親的所有資源,父親是地方參政的有力人士,父母也對三郎冷眼對待。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三郎也從日本名字改成董家鱗,習慣了日本統治的台灣人,面對國民政府的掠奪與獨裁壓迫,格格不入的三郎只想跟心愛的妻子,一同逃離這個令他喘不過氣的家庭與社會。
 
 
 
 
 
 
 
 
以下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
 
 
 
 
 
 
 
價值觀上的衝突,台灣人當了快五十年的日本人,看日文講日語,卻因為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全部都要換成說國語看國文,如果有保留日本文化的人都視同通敵叛國,奇妙的是被日本統治的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敵國。可是被國民政府接收後的台灣,卻是日本人的敵人,所以台灣人一下子從當日本人,必需變成仇視日本人,只要手中有日文的書,穿日本人的衣服就等於是間諜。
 
當台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同源同種的中國同胞時,才發現期待落空,不少人甚至懷念起日本政府的統治,甚至有了狗來豬去的感想,狗是國民黨、而豬是日本人,這當然是種對兩段政權的諷刺。但不管是哪一個政權,很多人都會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承認當下政權的取向,特別去迎合政權,但不論承認或不承認,台灣人對於國家的認知,永遠都是混亂且失去方向,沒有自我的存在。
 
日本人告訴台灣人,台灣人是日本人,國民黨告訴台灣人,台灣人是中國人,從來都沒有選擇的權利,經過兩三代的教育與宣導,有些人相信並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有些人則是心生懷疑,挑戰當下的社會氛圍。三郎與芳子就是這個社會中的異類,三郎想要一個自由的人生,不要被拘束控制,芳子則是不想要當一個傳統的女性,一輩子就守著大家庭直到老死,然後看著家庭鬥爭。
 
以年代來估算這應該是吳茗秀父執輩的故事了,有很多地方都是巧妙的避開敏感處,在細節上變換許多,三郎是個半傳記小說,就是事件上大部份是真實的,但人物上是架空的,所以並不能說它是虛假的,而是在關鍵處故事轉換些橋段。所以你很難跟真正的歷史相關連,不過在很多地方上,你能夠找到相似處,但有趣的就是,三郎往往不直接描寫,又或是這些事件都一下帶過。
 
幾名角色的設定與相關性格,皆有我們熟悉的台灣人個性,首先由三郎的父親,他熟悉國民黨的本質,原本在地方就是鄉紳市政官員,他迎合了國民黨的心態,知道他們貪污腐敗的本性,所以對他們拿捏相當精準。因此剛來台的國民政府對三郎父親這類型的本省人,是相當歡迎他們的加入,他的父親冷笑著說對付腐敗的人,就要用這種手段,一邊就拿金錢賄賂這些國民黨軍人。
 
三郎的父親是標準的投機政治家,雖然在當地位高權重,可是完全依附殖民體系,當日本人統治時就是日本人,當國民政府來時是中國人。有趣的是小說中沒有提到他的名字與相關職位,只說到他跟桃園縣長有交情,是某鎮的鎮長,縣長因為參加自治會議被殺,父親則是明哲保身,與國民黨合作保有原有的權力,這邊也隱晦的描述,因為台灣本土家族鄉紳幾乎很少在國民政府從政。
 
逆來順受的母親,卻對備受欺壓的三郎冷冷對待及無視,並且怪罪三郎的行為替他們帶來麻煩,就連三郎娶了芳子為老婆,依然沒有任何的改變,母親雖然很喜歡芳子,可是把芳子當成三郎的衍伸,連她生病快要病死了,也不肯醫好她。原因就在於他雖然不滿三郎的父親,可是對三郎也沒有好感,認為三郎在外闖蕩出自己的一片天,自己只能守在這大家庭中,不能活出自己。
 
一郎服從父親也服從體制,能夠享受所有的福利及特權,次郎則是乖乖的聽話,三郎則是不肯屈服,於是從小就受到最糟糕的對待,就連肚子餓了,也只能忍耐住。三郎的家中的兄弟姊妹是相當具有對比,因為就像是台灣人不管是政治上或是傳統文化,只要願意跟著規則走的人,就會看起來受到看起來較好的待遇,不論這規則合不合理,這時候就會有人質疑你,規定就是規定。
 
遵守就對了,哪來的想法。
 
也許有人想說國民黨怎麼可能在國外還有這麼多手段,基本上美國給了很多中華民國的援助,都被國民黨政府所接受了,包括特務與情報單位有許多都是靠美國的資金,與台灣人的稅金所組成的。江南案發生後,美方對國民黨的支持是等於零,因此國民黨開始無力以威權政府統治台灣,國民黨統治的很大部份都是依賴美方的支援,美國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在韓戰後則是開始淡化。
 
所以美國人都不知道這些事情嗎,就是國民政府的血腥腐敗統治,三郎在美國遇到許多福爾摩莎台灣運動的人士,他們很了解這點,就是蔣介石一方面利用戒嚴控制台灣人,一方面又在國際社會上營造自身是與共產黨爭鬥的烈士。事實上在封鎖的情況下,國際社會很少人知道這些事情,更何況是美國的金援與兵器,聯合國的幫助,基本上都用在他們的身上,並沒有用在台灣人的身上。
 
比起其他的細節,在書中你會更想知道三郎要如何擺脫,來自台灣的雙方面壓迫,不管是傳統家庭或獨裁統治,三郎對於父母是很尊重且冷漠疏離的,他沒有特別想要反抗叛逆,就只是有自己的想法。比起在教室乖乖的讀書,他更喜歡野外遊玩,享受大自然的空氣與天氣,教室的天空是被壓在建築下面的,看不到任何東西,外面的天空是藍色,沒有任何邊際,想要看到哪裡都可以。
 
華人世界一直都有只要你乖乖聽話,人生就會一帆風順的順從,但只要你不聽話,就會開始進行各種刁難,所以大一統的觀念才因此而生,不能問為什麼要聽話,更不能違逆上面長輩的所說的話。有些人認為服從威權能讓自己的生活好過一點,也不對不服從的人表露失望憤怒,自己不自由了,你們怎麼可以自由,卻不會對壓迫他們
的主體有所不滿,也沒有挑戰的心態,只要習慣了就好
 
為什麼要反抗呢。
 
 
內中有一段是三郎跟美國人看了美國的風景,感嘆原來這就是自由的國家。
 
 
書中後半是三郎去到美國才發現他想要的自由,依舊是被國民黨的特務所限制住的,在台灣留學生的周圍,充滿了特務與情報人員,而且美國人也有種族問題。小說中有兩段對比,就是傳統家庭的壓迫,國民政府的壓迫,在兩種壓迫觀念之下生活的台灣人,是受到各方面的壓迫,導致許多台灣人都無法有正常的人生與生活,都要被這些觀念架著走,不能有自己的意志與個人。
 
小說中也聊到許多中國人因為受到國民黨的迫害,有能力就逃到海外,美國正是許多華人來的國家,也有不少台灣人在日治及國治前後來到美國,然後在美取得移民身份,但就算離開了家鄉,也依舊懷念家鄉。只不過在一九四八後來美的台灣人,都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他們與黑道勢力合作,對海外的反抗勢力展開調查清掃,有時不惜使用暴力及暗殺手段,最知名的就是後來的江南案。
 
也提到美國當時的立場是,將中華民國視為反抗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盟友,但是他們對於國民黨在美國境內穿插特務與情報人員這點,是非常不滿的,三郎也只是其中加入很輕描淡寫的幾頁而已。三郎在美國求學的生活,比起外國人的歧視,他更害怕國民黨的特務,因為會讓他想起那段被限制言行舉動的生活,除了他也有其他的台灣人,也被當成異議份子隨時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三郎是常見的日本名字,意思是第三個兒子,長子則是一郎,二子是次郎,在過去的社會中生育很多子女是很常見的事情,而長子也是繼承家業,也是全部家族負責人的人選,自然後面的子女只能撿哥哥剩下的資源。女兒則是家族的附屬品沒有權力,父親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就連子女的人生也可以決定,三郎則是這其中的不被認同者,因為他事事都有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在。
 
其中除了史地,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就是家庭的孝順與服從,壓逼到子女與父母喘不氣過,三郎的父親因為三郎不完全依他的安排走,所以自小就對他惡言相向 並認為自己很公平,做的事情都是對的,不容許質疑。你可以聽見某些長輩,很喜歡不問人的意見,就說我都是為了你好,可是到底為了誰好,也沒有人會知道,就像三郎的父親不認同他,打壓他的成就。
 
「台灣人被征服太久了,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認同,只能表示對不同政體的效忠而已。」這是小說中長居海外的數學家陳恭旭對三郎所說的話,他本身因為不滿日本的統治來到美國。他認為是台灣人被殖民過久,不知道要如何反應的情況下,只能夠認同外來的政權,卻不知道為什麼認同,也不知道表達認同的意義,就像到了現在也依然有人懷念起這些被壓迫的社會節奏。
 
以小說的類別來看,在美國文壇相當少見台灣的歷史小說,所以有許多美國人覺得很特別,但台灣人也覺得很特別,因為這類的書藉也是相當少見,以比例來說的話,因為這方面的話題,我們都會盡量避免。每次談到這類的話題總是會引來,就像上面所說的,有些人認同、有些人不認同,但個人想說的是,這些事情本來就要拿出來談,畢竟是這片土地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可能作者是台裔第二代的關係,所以故事的走向只是小部份是在歷史事件上,就像父親的老友桃園縣長與同伴被國軍槍殺,就只是幾頁而已,相反在角色們的戲份佔據相當多的篇幅,不時因為事件改變他們的人生。也提到有許多台灣人真是傻得可愛,以為別人都會很誠信,就像陳儀口頭支持民主,卻在軍隊到達後處決提出意見的人,芳子的父親也是選擇相信家人,一輩子被欺壓。
 
 
 
總結:故事中的三郎是一直受到苦難與挑戰的,他想要過著理想的人生,偏偏又無法逃離其中的陰影,於是就不停的奮鬥,每當他以為人生會好轉時,就再度的惡化,就算他離開了陰影,這陰影仍舊不會放過他。可是三郎到了美國想要擺脫過去,與自己的妻兒過著平凡的生活,在這段奮鬥的過程中,你會被他的努力所感動,一段很簡單的故事與人生,卻深深的打動內心深處。
 
 
感想:這本小說也是意外中在圖書館借到,然後再去書店買,也好奇的是這本書好像在台灣沒有太多人推薦,明明是本很好看的小說,這邊也了解到一點,很多人推及知名度高的書,不一定很合自己的電波。
 
三郎不是那種要講殖民政權多邪惡的小說,而是趨向三郎面對現實人生的壓迫,他要如何面對後擺脫,找到新人生的故事,或許在當時的環境中,人們沒有太多的選擇,只能夠被這股洪波所淹沒為止。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郎 吳茗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任孤行 的頭像
    任孤行

    任孤行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