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曾經被日本統治過將近五十年的時期,這應該是許多人共同認知的事情,從小到大都有聽說過類似的鄉野奇聞,就是在日治時期發生的一些事件,雖然很難分清真相與否,可是卻帶來許多有趣的迴響,包括日本人留下的軍事設備,跟寶藏之類的。左營二戰祕史:震洋特攻隊駐臺始末,便是收集在台灣的震洋隊資料,以及他人的口述歷史,編寫而成的台灣其中之一的二戰史。
 
 
震洋隊雖然聽似如神風般擁有力量,可是一直在沒有出動的情況下就結束戰爭了,原因在於震洋隊等特攻隊在戰爭的後期,原本日軍想要依靠自殺攻擊取得優勢,可是二戰最後期海空皆被美軍掌握的情況下,自殺攻擊的作用等於零。加上日軍依然抱著希望,有可能戰況變佳的情況,訓練這些部隊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到了真正宣告戰敗時,進駐在其他地區的日軍們則是沒有真實感。
 
 
 
 
 
 
 
 
 
 
 
左營二戰祕史:震洋特攻隊駐臺始末由高雄市政府文化部提供協助,再由郭超清與廖德宗共同編寫,林家楝繪圖,並參考許多台灣及日本的相關記載編寫而成,最後於二零一八年發行。
 
主要描寫台灣日治時期,高雄左營鮮為人知的特攻部隊,原本進駐的數量更多,部份來台時遭到美軍的潛水艦擊沉,最後來到高雄左營駐守訓練的則有四支震洋隊,薄繁藏中尉帶領的第二十震洋隊簡稱薄部隊。竹內泉中尉帶領的第二十一震洋隊,粟原博中尉所帶領的第三十一震洋隊,永井大尉帶領的第二十九震洋隊,日軍原本希望靠著震洋隊減緩美軍的攻勢,但節節敗退的情況下,僅在菲律賓、沖繩有出擊的記錄。
 
不過也全軍覆沒,在美軍的跳島戰術下,就此震洋隊在待機情況結束戰爭解散,在中國軍的接收下返回內地。
 
 
 
 
 
 
 
 
 
 
這本書是不同作者加上不同的人們共同交織而成的作品,從日本軍人的視角到台灣軍人的視角,最後面又有眷村居民的分享,有許多部份需要不同的人來解答,例如他們認為沒有什麼的建築,有可能曾經是某些軍隊的駐地。記得曾經在海邊河邊也有看過廢棄的軍隊哨所,年代已經相當久遠,甚至還有廢棄的派出所,以前到台東知本山上,有日本警察廢棄的小型派出所,雖然破舊但還存在。
 
首先從薄中尉的視角開始,日本海軍在內地受到軍事訓練後,便會轉介到其他島嶼上,當時的太平洋戰爭正逢最後階段,所以能夠派出的軍人都派出了,他們受訓的前提是以死亡為前提,所以每個人的精神狀態都相當緊繃。因為日本國家社會灌輸的觀念是,光榮犧牲是無上榮耀,才有這麼多年輕人自願加入特攻隊,他們都知道自己只要出擊的話,雖說特攻艇設計可以逃跑。
 
但逃跑的機率太低,每個人心中都知道這點,不過隨著戰事的白熱化,空中完全被封鎖,海上的日本船隻也是經常被擊沉,這種情況下日本軍本部下令他們,暫時不能出動,同時他們也要躲避美軍的轟炸。雖然薄中隊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許多樹林跟丘陵地型,可是還是處於危險的情況下,日軍的工廠與燃料庫只要處於明顯處都受到轟炸,在沒有出擊的情況下雖然鬱悶,但也比送死好。
 
在台灣的生活也沒有想像中枯躁,原因是他們都會偷溜出去,跟台灣人買吃的,或是到台灣人開的撞球間娛樂之類的,也有不少日本兵跟台灣女孩子蕉流蕉流,不過大家終究沒有太過認真,畢竟軍旅生活還持續著。日本天皇宣告戰敗之後,在左營的震洋隊沒有什麼真實的感覺,他們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唯一能夠知道戰事消息來源的竟是美軍的心戰宣傳單,不過他們先前都當成娛樂用途。
 
戰敗後他們準備交接給當時的中國軍,也就是國民黨軍隊,但必須在台灣生活一段時間,所以大家各自尋找求生的管道,日軍的物資供應已斷絕,像是打工跟務農,也有人販賣生活用品,就這樣過了一段交接跟打工的生活。最後他們將軍營全部收拾乾淨,坐了返回內地的船,過著普通的生活,對他們而言能夠回家就算是極大的快樂,有許多軍人在南洋戰場犧牲,連屍體都找不到。
 
想必大家對於神風特攻隊有某種程度的認識,不同的作品中經常看到它們的出現,神風特攻隊就是進行自殺式任務的特別隊伍,他們的目的就是與敵人同歸於盡,並且製造敵人更多更大的損失的自殺式任務。成員們都被要求有視死如歸的氣魄,震洋特攻隊也被要求有這樣的任務,他們的任務基本上是駕駛特別製作的快艇,快艇前方裝有一定份量的炸藥,所以使得速度不快。
 
 
除了震洋之外,還有回天、蛟龍、海龍、伏龍、陸特艦、水雷艇、等艇隊,都在日本內地訓練,派遣到其他地區跟國家去,震洋隊則是進駐高雄左營,成為此書中的主角,原本寄予厚望的特攻隊,結果根本沒有出擊的機會,這可能是日軍始料未及的。內中也有提到日本軍人對震洋艇的失望,原本以為是擁有高速的先進船隻,結果只是裝上豐田汽車引擎的快艇,還被前方所裝的炸藥拖慢了速度導致不快。
 
駕駛快艇撞向敵軍的船艦,引爆船首的炸藥最後脫離,上面的艇員則是跳海逃生,但基本上這樣的行動就等於是自殺,無論是被炸藥波及,還是被海流捲走,或是遭到敵軍的攻擊,死亡率估算九成以上。不過在台灣高雄的震洋隊,根本沒有出擊的機會,因為震洋隊駐守台灣的時候,日軍在太平洋的勢力節節敗退,無力控制海上跟空中的路線,這些訓練建立於日軍有機會反擊美軍的假想上。
 
震洋特攻隊因為是秘密部隊,所以很少當地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也不表示他們完全不跟當地人互動,當時的人只知道他們是日本軍隊,而不知道他們的軍事任務,這時候也是二戰結尾的最終任務之一。所以日軍開始有些鬆散了,原因在於他們幾乎無法得到本部積極的指示,有時甚至沒有指令,只能夠根據最初的作戰命令行事,自己想辦法來運作軍隊,因此才會有獨立運作的狀態。
 
雖說書藉名稱冠上了秘史,可都是一些士兵的生活日常,但仔細挖掘會發現趣味頗多,尤其是二戰終末的台灣島,當時日本政府在台灣政權統治的氛圍,他們因為生活緊繃,所以尋找了許多放鬆的方法,但長官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談到跟台灣民眾的互動,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緊張,有些甚至是交易對像,台藉日本海軍兵陳金村,還懷念起過去的芒果樹跟日軍部隊的遺址。
 
不過台灣兵加入當時的震洋隊也屬於相當少的例子,陳金村老先生也是當時少見的台灣兵,不過台灣人的軍職多半都是後勤,震洋隊的日本軍人都是受過航空訓練的空軍,他們很多人都有飛翔的幻想,被加入震洋隊後或多或少有失望的心情。不過能夠被震洋隊所選中的人,也認為自己的任務很重要,所以就拋下了負面的心態,全心投入震洋艇的相關訓練,為的就是自殺攻擊。
 
除了訪問一些日據時期的日本兵跟台灣兵外,就算這些人還健在,就像是書中的陳金村老先生,還有根據筆記透寫的薄繁藏隊長(可能已去世,但書中沒有後續消息),還訪問了一些國軍來台之後的眷村居民。他們想要打掉防空壕來建房子,可是太過堅固只能去除一部份最後放棄,於是選擇平時封存,用東西擋住防空洞,在颱風跟防災演習時能夠進入躲藏,不過現在被列為古蹟無法隨意進入。
 
陳金村老先生也是震洋隊少見的台灣藉士兵,高齡九十二歲的他,還時常參加相關的活動,他負責維修等的後勤工作,在他記憶中的軍旅,是沒經歷過戰爭的,雖然號稱要上戰場自殺的震洋艦,平時為了訓練花了相當多的功夫。可是在海線跟航空線被封鎖的情況下,空與海都被美軍掌握,他們能夠上場的機會微乎其微,幾乎都在躲避美軍的轟炸,偶爾有一些無力的防空攻擊。
 
 
 
總結:震洋隊秘史不如想像中讀起來的嚴肅,甚至還有些生活化,有許多日軍的軍旅生活記錄,有日記跟史料佐證,在戰爭最後階段的日軍,還是保持著能夠反擊的心態來訓練,訓練之後上戰場作戰。也有許多日軍士兵的口述歷史,畢竟也是七十多年前的事情,還存活的人也都進入九十歲上下的年紀,像是陳金村老先生九十多歲還健在,真的相當不容易,其他的日本軍人現今也找不到存活者了。
 
 
 
感想:七十年前的台灣,記得外公還在時會說一些日本時期的回憶,如果外公沒去世的話,他現在應該也是九十多歲了,不過這些記憶也很久遠了,但經歷過那時期的老人家現今大多也都已經去另外一個世界了吧。
 
慶幸的是震洋特攻隊始終沒有上戰場,雖有犧牲者的出現但只是少數,他們直到返回日本內地都沒有真正的戰爭過,在台灣留下許多的痕跡,現在早已淡去,有許多埋沒在塵土之中,在歷史中才能見到。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