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非常流行所謂的台灣賀歲片,尤其是所謂的喜劇片,或是比較沒有什麼負擔的東西,基本上這類電影斷層相當嚴重,自從台灣電影再度興盛後,才終於復活了,不然台灣大眾看的賀歲片,大多都是港片,像是東成西就或是家有喜家之類的。到底什麼時候有這種習慣,還真的是無法確定,可能是因為過年的時候,大家的口袋有錢,然後又有閒,自然看電影的意願就增加了,也造就好票房。

 
話說看賀歲片真的是種賭博,你無法保證到底看到的是什麼東西,可能是讓你覺得花錢還算爽快的一部,也有可能是花錢找罪受的一部,總之在這種品質很難確定的情況下,自然大眾會想說,反正不管事前如何防雷,還是有可能中雷,或是抽中大獎。畢竟大螢幕的享受,不是普通電視可以感受到的,儘管這些賀歲片有可能在幾個月後,淪為黃金重播的一份子,像是星爺跟英叔的電影就是了。
 
儘管如此,賀歲片還是值得期待的,因為當中還是有很多有趣好笑的題材與故事,不過可惜的是,這些藉著賀歲片嚐到甜頭的電影人,可能他們根本不是電影相關行業的人,只是拿了一筆錢拍了電影,然後受到歡迎賺錢了,於是再拍一部。可是他們拍出來的電影,不只沒有比前面的故事有新意,還持續的使用他們的舊哏,簡直就是消費自己兼吃老本,在這樣的情況下,觀眾也不是笨蛋,自然會發現。
 
於是開始生氣,可是這些電影工作者,也往往把責任推到觀眾身上,推到別國的電影上面,總之很難的去檢討自己,認為他們端出來的東西,可能、真的、或許、不太有趣,除了好笑外,還需要說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陣頭與雞排英雄就是明顯的例子,儘管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但不能否認說這兩部電影,有說出一個輪廊的定位,它們都已經演出自己的故事,當然好壞就看個人習慣啦。
 
目前最多的問題,有些電影人自以為把一堆東西聚在一起,甚至是找尋各種笑話,票房保證的演藝人員,還有炒作某一方面的話題,就是一部電影了,但是他們很明顯的有個錯誤,就是、電影不一定要有深度,還是看完引人迴響。而是就算表現的手法再差,劇本可能很無聊,但最少的底限就是,如同前面所說的,要說完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能說把每一個演員的戲份演完,每一個場景的韻味表現完。
 
把一個電影的主題說明完,以及丟出劇情卻沒有好好演完,就只是以為他們演完了,其實根本只是半套,就已經是一部電影了啊,頂多是連續性的影片,可是往往、卻被當成電影上映,就看著一堆人連番上陣表演,這跟綜藝節目有什麼差別。可能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拿的是腳本,一個拿的是劇本,最慘的是有時候,就讓每個演員自己表演,演他們上節目的樣子,那幹嘛還要特別拍成電影。
 
就像大尾鱸鰻,雖然評價兩極,但至少說完整段故事。
 
也許有些人會疑問說,為什麼好笑一定要跟低級的話題扯上邊,應該說你談到這些,很難不去聯想這方面的事情,然後想到自己身上,別人身上發生過的事情,可是有時候這些玩笑,也不是每個人都笑得出來,尤其是被取笑的這方,會顯得生氣。記得有一句格言是,低級的幽默是取笑別人,高級的幽默是讓彼此高興,中級的幽默則是取笑自己,可是沒有任何人能站出來說,我認為這才是最高貴的。
 
不要太惡毒的尖銳性攻擊,基本上還算是合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尾鱸鰻 賀歲片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