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現實好比一齣戲,只是這個戲所演出的劇情又臭又長,幾乎大部份都是都是重複的戲碼,可是有時候演出來的戲,卻不是戲中角色所想要的劇情,身為角色是不能選擇劇情的,就算不願也要繼續演。電視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便是一部故意將現實誇張極大化的人生畫面,用喜劇的方法呈現出來,那些社會新聞本是茶餘飯後的話題,可曾想過發生在自己身上。
 
 
 
有許多事情在別人的眼中是喜劇,相當的好笑有趣,可是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悲劇,相當的可憐悲哀,這些事情又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然而人生於世上,不可能沒有任何與人的連結,除非你無友無親,只剩下孤身一人。我的婆婆劇中的婆婆角色彩香,便是傳統觀念的投射,她嫁給老頭家後便成為賢內助,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只想著要將這個家延續下去,傳子再傳孫。
 
 
 
 
 
 
 
 
 
我的婆婆是公視二零二零推出的家庭喜劇,一共有四十集,製作人陳慧玲、林玉清,導演為鄧安寧,編劇溫怡惠。
 
 
 
 
 
 
我的婆婆劇情簡介:故事從一個年輕女生奚伊鷗開始,她在大學生活中認識了一名男生蘇秉信,兩人認識後相知相惜,決定建立一個家庭,卻沒有想到結婚時,秉信的爸爸蘇通卻在結婚那段時間過世。小鷗與阿信夫妻檔新婚也才相處幾年的時間,就在一次旅遊中發生意外,阿信下落不明被視為死亡,小鷗也成為寡婦,也因為這原因與蘇家人水火不容,婆婆彩香將丈夫跟兒子的死怪罪在她身上。
 
蘇家老頭家(老闆)所經營的「珍賀齋」老漢餅店,希望傳承給兒子,可是沒有一個人要接,於是頭家娘彩香一肩扛起,在阿信死後彩香為了阿信保險金(因為保險金的第一順位是伴侶),而找了昔日的媳婦小鷗回來討取保險金。彩香沒有想到的是小鷗分文不取就給了她就離開台南珍賀齋,然後小鷗依然是被嫌棄的那個死老公的媳婦,沒有想到一次意外讓小鷗重返珍賀齋,並讓小鷗重振老餅店。
 
PS:這部戲劇是以台語為主要語言。
 
 
喜劇看起來相當有趣,可是一旦搬到自己的人生上,就一點也不好笑,甚至是可悲可嘆,這應該是我的婆婆哪有這麼可愛想要傳達的觀念,他利用珍賀齋這個老漢餅店的故事,試圖演出「人生」這齣戲。人生如戲戲又有如人生,我們常講這句話,可是很少正視到這點,原因在於自己的人生是不可能當成喜劇看待,就算只是一個小細節也再認真不過,甚至斤斤計較萬般不肯承認。
 
 
這部我婆婆的節奏也相當輕巧,但不代表明快,原因在於為了增加生活感,特地將劇情的呈現慢上不少,這部份的調適是剛好,不至於讓人覺得拖戲,反而有種親切感存在,生活也是如此有時慢有時快。基本上都有一個事件產生,讓主軸有了變動,這個事件多半是意外,可是意外不會過度誇張,多半都是合理範圍之內,有時候為了戲劇效果太過反而讓本身缺乏了最基本的要素。
 
劇中也不少的彩蛋,像是提到浪花兄弟比周杰輪帥(笑),還有5566跟183的王少偉很帥,還有說鐘欣凌在其他部戲演媽媽,這次升級到婆婆了。
 
 
人可以承認自己的人生是悲劇,悲劇至少帶有浪漫的色彩可以引起別人的同情,卻不可能承認自己的人生是喜劇,喜劇只會令人發笑感到莞爾一笑。蘇家的兒女每一個都自私自利,無時無刻都為了爭奪自己認為該拿的那一份,卻不願好好的經營自己的人生,面對他們早已千瘡百孔的現實,彷彿從別人身上搶來的成就才是成就,只會感到他們可笑可惡可厭,但從他們的媽媽視角來看這是撒嬌。
 
 
 
 
珍賀齋代表是自己人跟外人的差別,在許多傳統技術產業中,許多技術的傳承都是有重重限制的,例如傳子不傳女,傳子又要是長子,在這樣的限制下失傳是遲早的事情,尤其是兒子不願意學習技術。男主角發貴就是這樣的例子,發貴從小在珍賀齋一邊長大又一邊學習漢餅的手藝,把老頭家的技術學得爐火純青,甚至還創造出新的想法,可是他終究不是姓蘇的,只有姓蘇的本家人才能繼承珍賀齋。
 
 
就算頭家娘把發貴當成自己的養子看待,可是在老頭家的交待中,這家珍賀齋是要傳給蘇家的兒子,儘管發貴學了所有的製餅技術與進貨成本,與廚房工作的眉角等所需,維持珍賀齋的運營方法,可是依然不會傳他。為什麼婆婆彩香會怪罪小鷗許多事情,包括連丈夫與兒子的死都歸咎於她,始終不願意面對丈夫與兒子的死純屬意外,包括蘇家的其他人都認為是小鷗帶賽,理由相當簡單。
 
 
 
 
因為小鷗是外人,並不是自己人,自己人要如何關起來吵是他們的事情,外人是不能插嘴的,這是他們的家務事,珍賀齋原本從一蹶不振的狀況,一路被小鷗發貴共同經營到恢復盛況,是他們兩人的功勞。可是蘇家兄妹一見有利可圖,馬上改變原先的態度,從不願意接下家中招牌到互相搶奪家中招牌,最後奪下珍賀齋的經濟權,無論兩人跟頭家娘有什麼協議,都打不破傳子的魔咒。
 
 
劇中有很長的時間都在製作傳統漢餅上,對漢餅的印象是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吃到,而且口味吃起來不是很油就是很甜,尤其是紅龜粿,還有鹹甜參在一起的肉餅,對現代人的味蕾可能是種考驗。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這樣的口味必定是有他的考量,過去營養不足,所以又油又鹹又甜能補充營養,可是在物資豐足的現在,現代人的口味已經清淡許多,也不追求重油重鹹重甜了。
 
傳統餅店的生意難免受到影響,加上舊包裝與舊行銷手法,所謂的舊行銷手法就是他們主要的銷售客戶是街坊鄰居,還有逢年過節與宮廟活動,彩香與小鷗的衝突就在這裡,一方認為做生意要重感情,一方認為做生意要有條理。但事實上兩方都不同,可是要管理公司店家,小鷗追求做生意要公私的需求,對老一代的經營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他們認為做人情是很重要的事情。
 
 
看著我的婆婆當中的蘇家兄妹吵來吵去,這樣的劇情太有真實感了,不禁想到以前的記憶,相信有許多人都有共同的回憶,只要你有親戚就不免進入這個情況裡,你的親戚跟你的親戚爭奪財產擁有權,更甚者吵的不可開交。這種代入感導致完全融合其中,就算你不想加入也會被親戚煩到生氣,蘇家兄弟吵著自己才是傳承者(自己人),其他的都是外人,他們沒資格在珍賀齋講話。
 
媳婦等於外人這個公式從來沒有變過,有許多媳婦嫁到老公家中,名義上雖然成為公婆家的一份子,但始終是以外人的身份進來,所以什麼當成自己女兒來照顧這個話,更是天方夜譚的現實。更甚者這些媳婦只是免錢的勞工,沒有任何福利跟待遇,就要處理家中的任何大小事項,當然最後也有媳婦與婆婆變成一家人的事情,媳婦跟父母感情都不一定好了,何況是公公婆婆。
 
 
所以才有媳婦熬成婆這句話,意思其實不如表面上的簡單,而是指媳婦雖然在婆家付出心力時間,可是有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是外人,要等到生了小孩,小孩成家立業後她才是一家人,這個關係如履薄冰隨時都會打破。劇中大哥蘇秉忠的老婆葉佳純,還有身為老么蘇秉信的老婆奚伊鷗,都跟身為婆婆的彩香一點也不合,事實上他們除了沒有生活在一起,連過往的人生也不曾相識。
 
這樣的人你要如何要求他們的關係,就跟天下間的婆媳問題難解。
 
 
 
 
我的婆婆有趣的地方在於融合許多台灣社會傳統觀念在裡面,為什麼彩香會覺得小孩的責任是她的責任,就算成年了也一樣,這跟家庭的觀念有關係,台灣社會認為就算小孩成年離家,也還是屬於他們的一部份。未來的家產也是分給兒女們,所以這就像一個羅網,孩子以為獨立自主了,最終一旦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是回到家裡一起生活,維繫他們的是感情,並不是血緣。
 
前半部有很長的時間都是彩香住在四個兒女家,而她想要靠兒子享清福的想法也隨之破滅,住了一段時間便被請了出去,而且都多半都是不歡而散,最後只能回台南老家重振餅店,靠自己的力量過老年生活。我們故然會覺得彩香頭家娘的兒女很可惡不成才,可是彩香所說的一段話特別有穿透力,就是「他們不知道我老了,也不知道自己長大了。」聽起來感慨,卻一點也不怪罪他們。
 
 
因為每個家庭有自己的難處,不是憑她一個老人家就能改變他們的生活模式,就連自己的兒子都能吵架了,何況是媳婦女婿,在傳統的觀念中,人對於老幼都是要相讓為先,可是這樣的規矩不見得適用於任何情況。彩香想要用自己過去的價值觀去鑑定兒子們的家庭,但她所提出的價值觀沒有人認同,還被當成老番顛,甚至還被反駁到一無是處,徹底的感覺到年齡與時代的隔閡。
 
過去老人家總有種冀望就是養兒防老,希望老了之後由兒子照顧自己,長子繼承家業,也由長子奉養父母,在過去的時代背景中這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長子有了從父輩身上繼承來的家業,他當然有能力奉養。可是能夠繼承家業的後代寥寥可數,原因太過複雜就不多細說了,但兒女多半都建立了自己的家庭,雙方的父母反而是這個新家庭的外來者,媳婦也跟丈夫的父母並不熟悉。
 
 
所以當一方擔起奉養的責任時就會產生許多問題,這個問題只要有親自經歷過就清楚,這是多麼醜陋的人生,但很難去怪罪任何一方,但最後都會變成不孝。當彩香北上住四個兒女的家中住時,被當皮球踢來踢去,一定會有一堆人急著出來罵說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可是他們沒有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對有自己家庭的媳婦女婿來說,他們為什麼要為了一個沒什麼感情,也不認識的人付出。
 
 
 
 
人很奇妙的就是,對你好的人視為理所當然,對你壞的人卻當成寶,彩香的兒女只把她當成提款的工具,她卻心心念念想要對他們的人生負責,於是從小鷗身上得到保險金都幾乎花在兒女身上,兒女卻在怨恨她給的不夠。相反的小鷗跟他的元老員工發貴,卻是一個嘴上不饒人卻無私付出,一個待人處事笨拙粗魯,不輕易將情感顯露出來,可是他們都是真心真意替頭家娘著想。
 
比自己的親生兒女還替彩香著想。
 
 
這部戲不像一般傳統的台灣戲劇,因為許多台灣戲不知為何,雖然強調生活感,卻一點都沒有生活的味道,相反還擁有過多的距離感,原因可能在於劇本跟拍攝的手法,添加太多不必要的元素,同時又缺乏了人味。這個人味的字眼雖然聽起來相當抽象,比較像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反應,當一個人說了某些話、做了某些事情,其他人的反應跟選擇,每個人碰撞出的火花所產生的連鏈效應。
 
很少在台劇看見這類的拍攝手法,有點像是美國的肥皂劇跟日本的晨間劇,都是以家常生活人與人之間為主的編導,著重在「人」的上面,雖然劇情也是推動主軸的關鍵,可是人是演出其中的輪子。一部好的戲劇並且除了主軸外,要留有空白處等待觀眾去填飽,而不是將所有的空間佔據,但又不是留了太多空白,這方面的拿捏只要掌握好,就能激起觀眾的想像力與理解力。
 
 
雖然定位是喜劇,可是演出的劇情跟演員的表現,你有時甚至不會認為這是一部戲劇,越誇張越像現實的反差,看的出來其中有許多都是演員臨場反應之下的產物,才顯得的生動自然,好像生活般自然。每位演員的演技都很自然,最令人驚艷的大概是飾演女主角奚伊鷗的黃佩嘉,對她的印象是好幾年前的電影寶米恰恰,除此之外沒有太多的印象,沒有想到她演起來的氣場十足。
 
 
結局非常有意思,因為你只要連著看完所有段落,就會發現一件事情,彩香繞了一圈才發現原點就是終點,終點也是起點,也就是她的人生不應該為了兒孫而過,她當了一輩子的媳婦媽媽,可是沒有當過自己。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都不知道。雖然最後彩香的選擇大快人心,可是在現實很少會看到長輩會做這樣的選擇,有時候你替人設想,可是也要想到自己,自己過得好才能關心別人。
 
 
從媳婦的視角到婆婆的視角中會發現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們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在傳統觀念中媳婦嫁到公婆家就是他們的勞動力,可是神主牌位是不能讓媳婦進入的,在媳婦原先家庭中,女兒等於潑出去的水,不再屬於他們家的人。於是媳婦等於兩個家庭不存在又存在的一份子,聽起來很荒謬,也許現代根本沒有這種觀念的家庭存在,但在過去這確確實實刻印老一輩的心中。
 
時常會被當中的劇情牽著情緒移動,所體會的當然是酸甜苦辣百般滋味,有部電影的台詞說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吃到的是什麼口味。每段都有一名或數名的角色的故事出現,從一哥到彩香的老年相知相惜相伴,到蘇家四兄妹的執迷不悟到後悔,還有發貴跟小鷗放不下過去,無法大步邁進未來,你能見到他們的選擇,其中的掙扎與迷惘。
 
 
 
總結:我的婆婆之所以收視長紅的原因,想必跟大家人生所遇到的事情都在劇中看到,並且有所共鳴,彷彿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事情,有可能發生在人生中的任何時刻,但不一定是自己身上。不只是自然,而且還將許多現實的因素考慮於其中,像是婆媳親子傳統與新潮等議題,沒有絲毫痕跡就加入了,甚至還利用了演員的自然表現,將這個議題詮釋的輕鬆又自在,讓人毫無負擔。
 
人不能過於自私也不能過於無私。
 
感想:看完我的婆婆也好一陣子才能夠收拾心情,因為彩香被兒女連續丟包的劇情,彷彿是自己的人生再演一遍,當初阿嬤(阿嬤已仙逝十幾年了)也是抱著彩香要到兒女享清福的心態,沒有想到卻被大阿伯的老婆辱罵。
 
大阿伯又無力面對兇悍的老婆,只能夠讓老婆趕走自己的媽媽,最後輾轉還是回我爸家,阿嬤原本就住在我們家,後來就沒有離開了,然後沒有照顧阿嬤就算了,大阿伯還伸手跟阿嬤要錢,將她每個月的老人年金都領掉。
 
每次想到這段人生,就覺得我爸真的是偉人,面對這種情況毫無怨言,雖然他前些年也跟著阿嬤去了。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