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
 
 
 
 
 
 
 
 
 
 
一個開展嶄新科技的創投公司Theranos,最後卻演成了巨大的騙局,卻號稱會對未來醫療有海浪般席捲而來的改變,帶給人們夢想,讓投資人個個彷彿看到未來的藍景而沉迷不已,紛紛搶著購入有關Theranos的股票跟入主其中。惡血:矽谷獨角獸的醫療騙局!深藏血液裡的祕密、謊言與金錢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便是由記者長久搜集證據,最後打破謊言的故事。
 
 
Theranos曾經的價值達到數十億美元,負責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也被譽為,可能是下一個史蒂芬.賈伯斯,也就是蘋果的創始人之一,由此可知伊莉莎白在先前的募資跟公司營運上所創造出來的形象,是多麼空前絕後的成功。然後在這個漂亮華麗的氛圍外表下,是伊莉莎白的邪惡跟壓榨,從許多合作對像跟曾經員工的各自轉述,到跟伊莉莎白交手的每個人都能得知「她」的真相。
 
 
 
 
 
 
 
 
 
 
Theranos曾為矽谷創業的最佳典範,創業的伊莉莎白.霍姆斯,成為了企業新星受到眾人的注目禮,原因在於伊莉莎白想要推出一種新型的血液檢測器,只要幾滴血就能夠做百種的檢測,從血糖到癌症篩選等。號稱受檢者不用受針筒的插入血管而恐懼不已,一台小小的血液檢測器,一年能夠替病患及企業省下許多醫療費用,新創公司的她立刻受到眾多重量級投資者的青睬。
 
可是這些情況卻在私底下完全失控,員工們一一離去被迫簽下完全保密的條款,並且跟美國最著名的律師大衛.波伊斯合作,面對想要出任何關於說出Theranos內部訊息,就算跟產品與企業機密無關,也不能說出任何事情的條例下。投資者跟其他追隨伊莉莎白的人,自然都被瞞在鼓裡,完全不知道公司內部發生什麼事情,華爾街日報的調查記者約翰.凱瑞魯John Carreyrou覺得這公司相當可疑。
 
於是便開始調查,最後揭開在新創背後的黑色部份……
 
 
 
 
 
 
 
 
 
 
 
 
以下用自己的想法立場看待:
 
 
 
 
 
 
 
 
 
 
 
初期伊莉莎白強調只要幾滴血就能夠檢測出百項篩選項目,
只要用她創造的儀器針頭輕輕一刺,受測者無需長久等待。
 
首先要談到的就是Theranos這間公司的業務到底是什麼,就要從伊莉莎白的創業開始,她在大學時期開始創業夢,並且把這個生技產業的新創想法給投資者觀看,從她的願景跟談吐上,投資者感到她所創造的夢相當美好,所以投資者前撲後繼的想要投入。剛好那個年代是新創產業的興盛期,從GOOGLE到臉書的雄起,加上當時的投資環境所造成的,所以投資者很願意投資在新創產業上。
 
這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種先買先贏的概念,說不定投資的新公司哪一天就突然成為業界的搖錢樹,然後其他後來進入的人則是分不到一杯羹,只能看到先進入的投資者數鈔票,就算最後不成功也不至於賠上財產。而伊莉莎白就是看準這個商機,加上他所營造的身份外表氣質跟自信的口吻,問題都對答如流的情況下,自然對於她的願景產生希望,不乏一些企業老闆跟前政府高層人員。
 
連媒體大亨梅鐸在最後階段也投資大約一億多美元的資金在Theranos身上,不過踢爆Theranos詐騙行徑的也正是他旗下的華爾街日報調查記者,其他如前國務卿到前國防部長,還有甲骨文公司的創業者。也就是這樣的陣容,使得其他的投資者無疑有他,他們認為既然這些社會前賢,名聲遠播的人投資在Theranos身上,並且為他們站台就再正確無誤了,但大眾忘了一點,這些人都沒有血液醫療知識。
 
PS:伊莉莎白在梅鐸投資之時,甚至當面想要跟梅鐸要求阻止華爾街日報記者的查證,但被梅鐸禮貌性的拒絕,並說他相信華爾街日報本身會做出合理的報導,他雖然是老闆,卻不想干預記者的自由。
 
前半部建立於伊莉莎白是如何營造出這個神奇的架構,好讓投資者不斷的更新,在員工受到伊莉莎白副手包汪尼的恐嚇之下,使得工作環境相當險惡,辦公室與實驗室的氛圍很緊張,最明顯的例子大概就是。大家都知道一間公司內,一定會有許多部門負責運作,部門之間有共同合作或者是必須經手他部門的前後業務,必須要彼此溝通才可能完成每一個階段,也需要知道別部門的狀況。
 
但在Theranos中不是這種情況,每個部門不能知道其他部門的狀況,部門與部門間的移動是禁止的,每個部門之間是有門禁的,都經過保全公司的嚴格看守,名稱雖為商業機密,但員工的自由就算跟商業機密工安無關,他們也必須被看管。員工只要觸犯了這些,例如跟別人談論公司內部的事情,就算只是員工茶水間的閒聊,也會被特地被法務部門約談警告,簽下防洩密條款。
 
PS:這些員工跟投資者以為是商業機密,但後來才知道是為了隱瞞騙局。
 
連私生活到社群軟體都受到管制,另一方面則是來自NASA或是蘋果,待過其他知名公司的就業者,包括醫療研究機構或科學產業的優秀人材,看見了Theranos的願景才願意加入,可是他們進入後就馬上失望了。原因在於公司內部幾乎沒有遵照正常程序行走,實驗要經過一定認證才可以上線,上線後商品化,可是Theranos卻直接認為自己的設計可以商品化,所以引起員工的質疑。
 
當然這些質疑都被外號桑尼的包汪尼所抨擊攻訐,他是公司的第二負責手,可是他跟伊莉莎白相同,都沒有醫學的專業知識,尤其是血液方面,所以當這些有識之士說出他們的意見時,桑尼都用權力羞辱他們,醜化他們的形象。有研發能力跟有醫療專業,而且連有實驗室操作經驗的人,都一一離開,他們都被迫簽下放棄自己在Theranos工作中的任何資料,有時甚至連私人物品都無法取回。
 
而知名律師大衛.波伊斯與其他的律師群,更是助長這行徑的幫手,身為一個知名且擁有豐富資源的律師,在法律的訴訟上可以使任何人害怕,有許多人正是被他極具小心的恐嚇,想要利用長期的法律訴訟使人屈服。事實上除了極具有錢的企業家,很難有人可以經歷長期的法律戰,律師的花費也是相當驚人,更不用說所耗費的時間,有許多員工根本還沒有意識到這點,就接到法院公告。
 
 
 
 
後期則是這些被惡意對待的員工無法說出內部訊息,就算真的是有正確價值觀的人,也被大衛的法律團隊所騷擾,包括派人到前員工門前停車監視,翻動前員工的個人物品,但這些都無法證實是大衛派人所做,頂多只能說是巧合。在Theranos的法律行動越來越升級的同時,華爾街的記者凱瑞魯開始覺得這家新創公司可疑,開始與相關合作廠商或是前員工聯絡,但總是被拒絕。
 
原因在於Theranos的法律團隊相當強大,他們想要讓這些前員工被認為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凱瑞魯的任何查證都受到阻止,受到大衛.波伊斯的嚴正警告,他們不能報導關於Theranos的任何新聞,否則他們就要展開訴訟。在凱瑞魯取得越來越多證據,包括Theranos沒有取得政府醫療單位的認可,進行完全不合規定的實驗,以及血液檢查的機器運作不完善,一連串的證據才讓大衛脫手不管。
 
那些募得資金是如何被伊莉莎白燒光的,惡血中沒有過度提到這點,不過大部份的資金應該在伊莉莎白的個人享受跟法律訴訟居多,而花在實驗研究跟商品化的資金九牛一毛。從幾個例子上就能夠清楚,像是其他的企業大老跟政界人士,保全跟隨扈頂多帶一二個人,可是伊莉莎白卻帶上十幾個人之多,還有私人廚師跟私人飛機等等,並請來數個頂尖法律團隊,跟各種昂貴跟實驗無關的器材。
 
其中一名員工泰勒.舒茲,她的爺爺是前政府高層,經歷過許多美國史上知名的事件,最後全身而退的政治家,在伊莉莎白創立Theranos時,他也是其中一名重要的投資者,並且以董事的身分在Theranos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當泰勒發現Theranos對於實驗以及商品化的不用心之後,她開始心生懷疑,最後證實了她的猜想無誤,Theranos的血液檢查儀從開始到最後被揭穿爆炸。
 
至始至終都是一場騙局,可是有錢有勢,憑仗著政界與商界人脈為所欲所的伊莉莎白,依然維持著她的假面,只要這個假面沒有拿下來,她說話的份量跟可信度就完全無法撼動,她甚至利用泰勒爺爺的信任,對泰勒展開法律追訴戰。得到爺爺同意追殺自己的孫女,泰勒從此受到伊莉莎白的法律恐嚇戰,不得說出關於Theranos的任何事物,但她選擇出有條件的釋出自己所知的事情。
 
也就是這些吹哨者,本書的作者才得以知道真相,作者也感謝他們的勇氣與善良,畢竟面對如此龐大的法律團隊,正常人都無法應對,而他們知道這樣的威脅,還做出告發的舉動,是需要很大的動力。
 
最後科學家們在記者窮而不捨的追擊下,才終於見到Theranos口中的新創生技,可是科學家才發現這些技術都沒有創新,就只是把市面上其他公司的血液分析機,把它們的零件拆裝然後縮小體積。不過縮小體積的後遺症則是容易過熱,過熱之後就會故障,而且不談其他方面,光是運作而言就很常發生問題,原因在於他們口中的新創儀器,根本沒有經過嚴密的實驗,實驗者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
 
如果沒有看此書作者跟眾人的指證,加上一堆證據與旁側推敲,你很難不認為伊莉莎白是個擁有魅力,很有領袖氣質的創業家,她的一舉一動完全沒有遲疑結巴,跟人相處的時候總是幽默且優雅,能夠根據對方的情緒下去反應。這也是她贏得一群投資者的原因,再來則是她能夠操控公司的所有能夠曝光的角度,所釋出的訊息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姑且不論她是用高壓恐嚇手段。
 
伊莉莎白這個人的手段相當高明,她輕鬆贏得年紀大數輪的投資者,令他們心甘情願的成為「她」的擁護者,擁護者還算比較文雅的說法,她的奴隸比較相像,意識上的奴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對於自己的人設相當堅持,例如穿著跟行為模仿賈伯斯,故意把自己的嗓音弄成低沉的中音,公司保持神秘不能任何外人進入,講述理想時相當投入,並把沒感情的親戚加入自己的故事之類的。
 
但事實上伊莉莎白面對剛開始創業的其中一位支持者,包括她的前教授給予許多有用意見還投挹資金,最後卻落得被逼交出股權跟法律訴訟的結果,還有她面對投資者跟員工只要背景不夠雄厚,就會立刻打入冷宮的行為。不過這些她都用漂亮的公關手段,像是沒有空閒時間等理由帶過,包括對投資者的說明,明明是投創公司的義務,卻用一句機密應付過去,還讓人認為是理所當然。
 
「這就是一個想要改變世界的人會遭遇的事情。他們先是說你瘋了,然後開始打擊你,而你最後卻改變了世界。」這是伊莉莎白在電視節目上被質疑所說出的一段話,在公司破滅前,她依然不改相信自己所作所為的態度。彷彿那些認為她錯誤的人,他們的想法從根本上才是錯誤的,這時的她已經被政府單位盯上,因為她的實驗室完全不符合標準,根本不可能作為醫療實驗用途。
 
現實往往比創作更加曲折離奇,這大概是惡血的最深意味,有相當多的證言跟故事,將整個章節塞得滿滿的,尤其是關於Theranos的員工們,還有投資者對於伊莉莎白的推崇,有許多都是你看完後慢慢思考,才發現其中的詭異處。作者沒有填滿空白處,並且利用猜測的手段來達成目的,而是將他搜集過來的資料,透過不同吹哨者的證言交叉比對,與伊莉莎白支持者的對抗中顯得直白。
 
本書身為一個紀實類書藉,也確實達到它的目的性,也就是記錄並且盡量的轉述真實,為什麼說是盡量呢,就算是再好的訪問者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完全的轉述受訪者的全部,也誠實的承認這點。他談到對於Theranos的搜證,他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整理思緒,最後出來的成果也許有些地方不具戲劇性的發展,想要追求刺激感的朋友可能還不足夠,但在某些程度上對於人性的考驗也值得注意。
 
 
你相信的相信是包裝過後的產物,還是它本身的樣貌。
 
 
總結:讓你不想喘完一口氣的精釆,尤其是前段到後段的每一個章節,不同的員工跟不同的投資者視野,形成一個詭異的交界,他們明明都是Theranos的相關者,可是卻被分割成好幾個部份,得到的資訊又顯得矛盾,使得無法串連起來。最後等到事件開始明朗時,才會發現原來整個安排都是為了這一刻,也就是惡血的精華階段,那些傷害跟壓迫終究成為壓垮這間公司的數百根稻草之一。
 
 
 
感想:原本讀完一遍,後來再讀一遍,發現帶來的刺激緊張感依然沒變,震撼了面前的視野,原來現實中還能夠發生這種事情,令你大喊太離譜的同時,還生存在我們世界最光明最前面的臺階上,你無法視而不見。
 
而伊莉莎白面對來自各界的控告跟攻擊,依然保持跟先前差不多的態度,只能從細節上觀察出變化,像是被記者揭穿頭髮凌亂,被當場痛訴無法回擊啞口無言,目前Theranos屬於破產狀態,她也可能面臨二十年的刑期,目前還在上訴中。
 
這本書讀完連腦漿都震撼起來了……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