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推理小說,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猜兇手的過程,還有在案件逐漸發生的昇溫中,不斷的尋找證據,每一刻都有可能推翻前面的定論,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殺手,唯有局外人才能看透一切,所以兇手往往都偽裝成最不可能的那一個。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事件,發生在一個只有乘客與服務人員的列車上,除了他們沒有任何人,所以兇手自然就存在他們之中,而兇手自然也不會束手就擒。
 
自己買的是這版本。
 
 
東方快車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花招,都是直拳與快腿,很白話的將整個過程說出來,或許那麼平白無奇,可是慢慢的升溫直到中期。事實上每次看推理小說,都是最懶得猜兇手的那種人,腦力激蕩可能是種樂趣,但對自己而言,慢慢看小說中的偵探,慢慢的尋找線索拼湊出真相,最後抓出兇手,代入到他的角色之中,幻想成為那世界的角色,也是在瞬間脫離這個世界的快樂吧。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英國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於一九三四年發行的偵探推理小說,後在一九七四年改編成電影,後來則是有各種改編作品,最近一次是二零一七年。
 
劇情簡介:在一輛從伊斯坦堡橫貫歐洲的快速列車,名偵探赫丘勒白羅正打算為了案件出發至英國倫敦,在列車抵達克羅埃西亞的城市溫科夫齊時,他被巨響所警醒,因此察看隔壁的賽謬爾.雷契特先生的房間。發現了許多怪異的事情,但對於火車停駛更加的不安,早上發現了雷契特先生在自己的房間被謀殺,身上有多處刀傷,白羅更察覺雷契特是多件綁架殺兇殺案的主嫌。
 
本名為卡賽第,曾經綁架美國阿姆斯壯上校的三歲女兒,付了贖金還是殺了小女孩,讓他們全家都陷入悲傷而死去。
 
 
 
 
 
 
 
 
 
本篇文章談的並不是電影,而是原作小說:
 
 
 
 
 
必須承認一件事情,自己對於推理小說是沒有什麼研究的,就連福爾摩斯都沒有看完,自然不懂什麼派系,或是知名的作者,都嘛是隨意到處看看,剛好看到或是有興致就看一下,本來看書就是要有這種雅趣。如果看書就跟看教科書一樣,那就太痛苦,所以我一向只推薦,自己認為好看比較重要,不特別說你一定要看這個,不看會後悔之類的話,因為每個人的喜好都會不同。
 
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這本小說的前段是相當無聊沉悶的,尤其是剛開始花了許多時間在每名快車乘客的身上,但是當你了解每名乘客的背景,還有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外觀,他們的行為舉止後,瞬間就變得有趣。我們都知道,人永遠有秘密,但這個秘密不代表是邪惡,甚至是壞的,每個人都有不想被別人知道的事情,甚至希望把這件事深埋到不會被發現,自己也不會想提起。
 
這些旅客來自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年齡,連個性都大有差異,作者有趣穿插了不同國家給人的印象,首先是英國人就是冷漠而有禮貌,美國人樂觀比較粗線條,義大利人則是粗魯大嗓門,德國人則是嚴肅不苛言笑。當他們談論對每一個國家出生的人,他們的看法都是很閒話家常的,就像英國人不喜歡義大利跟美國人,還有德國人則是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之之類的。
 
每名角色看似沒有關係,因為他們來自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有關係也太牽強,但作者在後期的故事裡,慢慢把這點給釐清,讓讀者對於這個概念越加清晰,總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啊。然後對於白羅的調查漸漸的擁有興趣,原本一開始還認為是白羅太過有好奇心,去挖掘別人的隱私,好像他是一個沒有同情心的偵探,為了追求目的不擇手段,可是你會慢慢的同意他。
 
同意他對於乘客們的窮追猛打,了解到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看似他打擾別人,或是看法太過尖銳,但乘客的言行透露出一絲詭異,你能開始找到許多巧合,都是剛好的併湊上去,俗話說過多的巧合,背後一定有因素去推動它。但這個因素是什麼,就必需花時間去找出它,只要找到了就可以解開全部的謎題,白羅便是用連續的訪談,打開這缺口,讀者也會明白他從剛開始的用意。
 
了解到他的嗅覺敏銳,打從開始就沒有用無意義的行動,試圖亂槍打鳥找出兇手,他的推理沒有從空中出現,而是試著用現有的線索,應該這麼說好了,這些線索都是經由乘客的口述所講出來的,白羅沒有經由過。所以試著用他們的口述去拼湊出,事情該有的印象,當然、有時候人們所記得的,會跟據每個人的想法、背景、個性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不會差異到什麼地方去。
 
除非這個人說謊,但說謊就是兇手,或是協助兇手的人嗎,人是會下意識說謊的,尤其是這件事情對自己不利,但撒謊對自己完全沒有益處,可是人卻很容易做對自己不利的舉動,為的就是怕被懷疑。白羅聽了十二人在卡賽第死亡當時,自己所發生的事情,就是他們都有不在場證明,跟過去的綁架案看似沒有關係,可是他很有耐心的一一挖掘出,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在場證明這點。
 
相當的令人懷疑,應該說每個人的證詞都可以互相證明,彼此都沒有犯下案件的可能性,但世界上真的有這樣子的事情嗎,也許、可能,真的有這種可能性,就是兇手不在這十二個人當中,有機會是外面的人潛入,然後刺殺了卡賽第。但這個可能性要基於閃躲過工作人員還有乘客眾人的門光,然後實施行動,這個困難度除非是有超能力,隱形跟穿牆術之類的,可是現實中沒有這種人。
 
我們在開始到中段前大概就會知道,事件起源於一件小阿姆斯壯綁架兇殺案,一名年僅三歲的小女孩被綁架,父母付了贖金依舊被殺害,母親當時懷孕後流產,過度傷心病逝,父親受不了打擊舉槍自盡。當時被懷疑是共謀的保姆跳窗自殺,最後調查出她的清白,最大嫌疑的主嫌卡賽第,而透過司法漏洞跳過這一切,潛逃到歐洲去拿著贖金過著奢侈的生活,因為他知道遲早會被美國人公審殺死。
 
角色的定位也非常明確,偵探白羅就是負責懷疑每名乘客包括工作人員,試圖找出動機與背景,邀請他負責快車謀殺案調查的則是鐵路董事布克,他則是懷疑白羅的觀點,提供另外一種意見,與白羅討論兇殺案。醫生康士坦丁則是提供科學化的理性,他的立場就是以專業為主,所以推理並不是他的專長,三個人雖然是主要查案的人員,可是彼此的意見也大多不相同,更能推論。
 
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詭計,就只是根據每一個人的說法去調查出真假,有許多偵探小說都把詭計弄得既複雜又很多手法,可是忘了犯罪最原本的純粹,就是為了達成某一個目的,所以進行了這個行動,行動有可能讓他們進入監牢一輩子。東方快車謀殺案的背後是一個人人誅之而後快的罪犯,他只要活著就會造成別人的危險,但是法律卻讓他逍遙快活,被他陷害的人卻活得悽慘無比。
 
嫌疑犯共有十二個人,可是十二人又同時有不在場證明,這點前面說明過,但這十二個人在調查的後段時,每一個的共通點卻意外的相似,也說明這完全不是巧合,是細心的安排,為的就是要讓化名雷契特的第賽第死在列車上面。當中的安排也算是微妙微肖,沒有過多為了脫罪而演的戲,尤其是乘客們的對應,你都會懷疑他們都可能是兇手,因為白羅推敲出他們每個人都有話沒講。
 
誰都有可能是兇手這個概念,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加入其他很多想法與身世背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後,就變得相當複雜,人會無條件的信任一個人,是必然的事情,也沒有任何奇怪的地方。就像你信任自己的朋友,信任自己的家人,信任自己的伴侶,就像布克所說的,他認為女士沒有力氣不可能是用刀謀殺的人,身份高貴的人比較不可能犯案之類的,但推敲出答案就要排除這想法。
 
人的第一印象有可能很準確,也有可能完全看錯,總之很難有中庸的看法,都是往極端的方向發展。
 
克莉絲蒂的小說作品,以東方快車謀殺案來說,完全不走主角或角色群的個人魅力,反而是利用事件的本身,強調人性的所在,你自然是感覺不到白羅的存在感,儘管他出現的時間很長,這應該是角色的設定所導致的。可能過去看的偵探推理作品,都會強調主角的智力,或者主角的魅力等等,白羅完全化身為一個不令人注目的偵探,這是以讀者的角度來看,對內中的角色可就不是了
 
 
總結:這本小說的有趣在於,你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會有點不耐煩甚至感覺,有關推理的作品不就是要華麗有趣嗎,甚至一點也激不起熱情,可是當經過前段的安排後,開始變化莫測,你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或許既定的故事,是發生在一輛列車上的兇殺案,可是就因為侷限,所以能夠發揮的空間卻越多,就像好像有限制的食材,有時候反而能夠激發更多更新奇的創意。
 
 
感想:其實有許多人看到推理小說就卻步,不過也有許多狂熱者則是喜歡的要命,就是這種兩極化造就推理小說中的偵探是那麼的迷人,他們跟兇人的對決是一場揪出與反揪出的宿命,兩者永遠不是平行線。
 
也試著想想,如果自己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兇手,會不會跟他們選擇一樣,當你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害你失去的人活得無比痛快時,產生復仇的念頭不是再自然不過嗎,原諒是用在釋懷之後。
 
話說新電影最近上映了。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方快車謀殺案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