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連續殺人事件及兇殘的殺人手法,這一定是社會的討論焦點,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搜集一堆資料來佐證,從兇手的各種資料到他身邊的任何人,甚至是連他生活相關都會被一一找出來,但風潮過去這些又變成陳年往事。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便是一九九七年的連續殺傷兒童的兇手少年A,總共殺死二名小學生的他所寫出版的自傳,引起日本社會的掀然大波。
 
 
他殺死二名小學生,另外還有三人重傷,為了表現自我還以酒鬼薔薇聖斗的名義,將被殺小學生的頭割下,掛在學校的門口向警方挑釁,最後終於被警方逮捕,才發現兇手竟然也是未成年的少年,引起了廣泛討論及不安。這名兇手被稱為少年A,後來進入了少年輔導院進行感化教育,當然……被害者家屬與社會賢達自然會相當不滿,認為他憑什麼活下來,這股怒氣久久不散。
 
 
 
 
 
 
 
 
 
 
 
一九八二年生於日本神戶市。在一九九七年二月至五月間,犯下著名的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並化名為「酒鬼薔薇聖斗」,在當年六月二十八日遭到逮捕。因是未成年犯,故在日本法律的文件上被稱為「少年A」。於二○○四年三月結束感化教育,二○一五年出版自傳《絕歌》,在日本社會引起極大的爭議。
 
 
 
 
 
 
 
 
 
以下用自己的想法來看待:
 
 
 
 
 
 
 
 
特別強調這本書是十八禁喔……
當然......文章是普級。
 
 
 
 
這本書是十八禁,也就是未成年是不能購買及觀看的,但看了看內容,的確是有可能是到達二十禁的水準,尤其是描寫自己的心理狀態所使用的文筆,的確比殺人跟分屍,還有對此達到性高潮而射精還令人不安。如果你沒有任何的心理準備,就想要看這本自傳的話,是超級不推薦的,如果會讓人心情不安,更讓你會有大大的疑問,為什麼少年A可以被出來,這也是少年A自己的疑問。
 
對許多人來說,這些殺人犯最好死的越快越好,最好就像古代時的律法,民眾可以每一個人撿拾地上的石頭,然後往罪犯的頭臉上身上丟擲,死得很悲慘才符合民眾的期待,就算這係件跟他們無關。他們也不會想要對受害者家屬表達敬重的哀傷,單純的只是想要發洩怒氣,為什麼我們要守法,知道這些事情可以做,而犯人卻打破這條規定的界線,所以他們一定需要付出代價。
 
不過人從教育到社會得到的觀念稱為正義感,所以自然就對印象中的邪惡反感,對犯下案件的生氣,因為犯人靠著傷害他人來讓自己取得精神上的滿足、物質上的利益,而進投射到自己的身上。這並不是說人只會關心自我,而是人必須把他人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幻想說如果發現在自己身上會如何,才能夠稍微的了解加害者的無情及不堪,如果真的對殺人犯感到生氣。
 
有多生氣就該對受害者有多悲傷同情。
 
自命清高的說我們需要理性面對這是毫無意義的假動作,但一昧的要求極刑也是差不多的毫無意義,一者是叫人不要發洩,一者是叫人隨便發洩,發洩不是壞事,但用發洩的心理來思考就只會被情緒牽引。所以說我們什麼都不要做了嗎,但要先想辦法把事件真相,經過調查儘量還原,讓人清楚到底發生了何事,還是前兩者的選項好多,可這不是最完美的選項,最完美的是預防。
 
每個人都要犯罪者懺悔反省,要他們認錯,承認所有的罪行,可是相當諷刺的就是,有許多監獄輔導者指出,有許多受刑者在自己的作文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反省自己的罪行,可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反省。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因為叫他反省,所以就隨著反省,茫然的服完刑服,心中知道要有罪惡感,可是離他們太過遙遠,一點也沒有真實感,更無法對上當初自己的情景。
 
這個社會的共識總是逼人反省懺悔,但如果他們無法逼迫犯罪者直接認錯,就會轉向要求被害者家屬,你們是受害者啊,怎麼可以不跟這些犯罪者討回公道呢,為什麼要選擇悶不吭聲呢,難道你們是縱容犯罪的存在嗎。這些人往往不是為了他們口中的大義凜然,只是單純的尋找一個心情排除的出口,所以他們才會說如果是你身邊的人遇到呢,肯定不會原諒善罷干休。但是他們忘記了。
 
輕易替別人決定,他們要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
 
有些人會罵說這種東西不要看,是助長殺人兇手的氣燄,不過人的好奇心及求知慾終究會壓過這些聲浪,對於殺人犯的處置,最大的反應就是死刑,而且不用經過審判與法律程序。但事實證明就是有許多人好奇少年A的心中,到底是想些什麼,可是看了之後有點後悔,因為他寫的文章相當容易了解,而且還有許多內心的側寫,都噁心到想要按上一頁,如果不是連續殺人犯還寫不出這種書藉。
 
看了內中一些橋段,連頭皮都發麻,還是那種整片麻醉的無知覺,少年A開頭便說起自己是個很內向的人,在學生生活中沒有什麼朋友,也不會主動跟人交談,更沒有什麼記憶,可是這樣子的他,也是有朋友要接近他。可是他對於朋友,有種憤怒的自卑感,他認為自己是比不上朋友的,同時間又有、明明自己這麼怪異,他們還願意跟我交朋友的感謝,國小國中時他便無故毆打自己的朋友。
 
把朋友打成重傷,卻編出是對方亂講話的下場,讓學校的管理單位將他列入危險人物,後來他在最愛的外婆死後,情緒開始變化得極端,最後無法適應學校便休學了,這時的他還是國中生。他將虐貓後殺貓的理由,怪罪到身邊的變化,他首先殺了貓,再將貓的屍體給分屍,在這個過程中,少年A還獲得一定的性快感最後射精,於是他開始殺貓的日子,在這個過程他相當的冷靜。
 
甚至是瞞過身邊的任何人,包括他的父母在內,他的家庭相當的正常,父親沉默寡言很認真工作,母親是個溫柔的家庭主婦,還有兩個很懂事的弟弟(他殺害的其中一人還是弟弟的同學),無論怎麼看都沒有問題。可是他本身就有精神上的問題,只是旁人沒有發覺而已,父母對他的教育基本上是不干涉,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如果他第一次的變化是來自外婆的死,是比較合理的。
 
他提到外婆死後,他甚至有好一段時間都相當消沉,但他的暴力行為不是只有同學朋友,對弟弟也因為嫉妒而故意欺負他,因為二名弟弟的表現不論功課或是體能都比他好,所以他對於這點很自卑,所以常常沒有原因的毆打弟弟。他開始犯案則是看見弟弟的同學,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小男孩,性格很開朗活潑,於是他引誘弟弟同學並且殺害了他,在之前在路上他殺了一名女童。
 
他還把弟弟同學的屍體人頭給割了下來,藏在家中的奶奶靈堂前,這段似乎有出入,不過他確實把人頭放在家中,到一半媽媽還回家,而媽媽是完全不知情的,怎麼會有媽媽想像看似正常的兒子,把人殺了再把屍體放在家中呢。後來便是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的開啟,他將小學生的人頭掛在校門口,以酒鬼薔薇聖斗的名義寫信給警方,嘲笑他們的無能,並強調自己的威風與能力。
 
對屍體的頭顱射精這段就省略掉了。
 
 
很快的他被警方逮捕了,也在書中寫出的他被警方訊問的過程,還有進入少年觀察戒護所的經過,因為他是少年特別犯的關係,所以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只有一個人,至於他寫說很孤獨,感到心中很害怕,這也是必須的經過吧。在戒護期過後,他開始進入社會,因為他犯下的案件關係,所以他不能在任何地方曝光,先在義工的家中借住,任何工作都無法長久,因為怕別人認出他。
 
就這樣現在的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少年A將他的犯案過程寫得鉅細靡遺,但不管他重複強調自己的心中很混亂,或是當時有很多的想法令他做了這件事情,不能否認的一點就是,他的內心是相當冷靜無情的,因為他將過程記得很仔細,連一點點的細節也沒有錯過。這邊可以證明一件事情,他在犯案的時候是相當扭曲的,他也從其中得到一定的快感,可是他用了相當多的旁側寫法,將一切雲淡風清,徹底的簡單化。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如果有人要自我了斷,就會有人說有勇氣還不如好好活下去,如果無法確定是否真的要自行了斷,就會叫他還不快去死,不要浪費時間,以上兩種話都是情緒性的發言。沒有真正的想要了解問題,只是心中覺得不耐煩,要做還不趕快去做,不甘我的事情,可是通常大眾都會認為這是有道理的話,但基本上這只是為了掩飾,沒有為什麼,只是想發洩的心理。
 
先說……個人完全沒有同情少年A的意思,但看了他所寫的自傳,多半也了解他想說的一些事情,儘管他是這麼的十惡不赦,如果受害者家屬要他去死的話,他可能是毫不猶豫的去死。可是部份受害者的家屬的態度則是,要他的好好的活著,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要他揹負這份罪惡一輩子,最好活得健健康康越久越好,不要以為一死就能將罪孽給洗去,活著死了都是殺人者。
 
至於少年A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反省,或只是透過這本自傳表現自我,並不能從中得知,可是最少可以知道,他願意表達出來的內心世界,是多麼的混濁不堪,充滿了負面的能量,感染到了讀者身上。他自己也在懷疑自己,當他都不敢確定自己的狀態時,旁人真的有辦法確定,少年A是真的要放出來習慣這個社會嗎,他也在自傳中寫道,他真的很想回到監獄自中,至少不用來面對其他人。
 
從某些雜誌及平面媒體得知的訊息是,少年A是過著極為清減的生活,沒有任何的朋友,也不跟家人聯絡,因為他怕這些事情連累到他們,為了躲避媒體的追尋,他每一段都要換一個地點生活,也要換一個工作。在內中寫道,他曾經做了一份工作長達三年,最終公司的人想要知道他的過去時,他徹底的崩潰,於是他辭職,流浪到別的地方去,過著跟遊民差不多的生活,打包吃住的臨時工。
 
他不菸不酒不賭,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被稱為不良嗜好的興趣,而且相當的平凡,這樣的他卻是個虐殺數人的兇手。
 
少年A可是奪走別的生命,有什麼資格活在這世界上,應該判他死刑才對,可惜的是現今的法律是有條件的死刑,要達到死刑的條件是非常困難的,少年A因為未成年的少年犯,幾乎所有的刑責減免掉的,只是保護管束到他二十幾歲而已,並受到管制。為什麼說要判他死刑,因為這似乎是對殺人犯及被害家屬可能是一件好事,不用糾纏於死刑及殺人的事實,可以了結這一切。
 
傷口依舊在流血,但結束或許對雙方可以停止。
 
通常犯下殺人罪的重刑罪,會有兩種心情形態的呈現分歧,一邊是想盡各種方法避開死刑,不管是法律及服刑中的表現,都會設法讓人知道他已經改過向善,但真實與否沒有人知情。另外一種則是盡其所能的挑戰大眾的怒火,說自己並不後悔,還放話說自己出去的話則會再殺人,這類型的人完全是為了想死,所以他想要殺人也想要殺了自己,但這類的人往往透過精神鑑定,很難死刑。
 
但個人的想法就是如果無法執行死刑,但至少能終身監禁,然後讓相關的專業人士,可以徹底的研究他們,犯罪專家與心理學者側寫他們的心理狀態,這些資料有助於揪出下一個連續殺人犯,許多警方辦案根據,會引用這類的資料。對於把少年A這樣的人放出來,內心也感到相當不安,而且他還能寫一本自傳,將自己的犯案過程詳細道盡,各方面都是不太令人舒服,且恐懼。
 
 
 
總結:不知道要用什麼角度去評斷這本書,一個連續殺人犯的自傳,可是又滿足了好奇心,但絕歌的確是個你很難估計的作品,文筆的確有相當水準,讀起來也如行雲流水般順暢,可就是你很難感到正常。讀完你會發現自己似乎有點不正常了,暫時回不到以前的想法,好像有那麼一點同意少年A,但回過神來才發現有點危險,還好我們沒有少年A這種思維,要不然可能又成為下一個兇手。
 
 
感想:寫了很多關於發洩的事情,是因為發現很多人誤以為法律是個發洩的手段,如果法律是為了發洩,那大可跟古世紀相同,把犯人直接拖到大街上,由民眾亂刀殺死犯人就好,而且這犯人他們還不知道是誰。
 
少年A活在這個世界,並且再度的和社會融合,隱藏在裡面不知道他是誰,對社會大眾來說是很難想像的一個事情,但現今日本的法律就是如此,更有其他國家的連續殺人犯釋放出來的例子,不過要想到一點就是,我們還是人,所以會控制自己。
 
光是這點就值得慶幸不是嗎。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