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曾想過如果某一個人事物不見了,是對自己很重要、不可取代的,而我們只能看著它消失,永遠再找不到的時候,再來就成為回憶裡的一部份,那當下到底是抱著怎麼樣的心情呢,相信很多人都無法很仔細的描述這種失落感。小說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用貓來包裝一段失去的故事,我們的生命中永遠都有許多的東西消逝,可是卻無法阻止它們的離去,只能無力的接受。
 
 
人就是失去才懂得珍惜,然後後悔的生物,這可是一句老生常談,經常用不膩的話,可是、就算你拿到任何時候還是很適合,或許有些人想說,人要向前看不要往後看,但人生就像你的脖子,你雖不能看到最後面,可是你會有扭頭往後看的衝動。更有時候,人需要回憶才能感覺到活在這世界上的記憶,尤其再你於人生的道路停滯前後不去的時候,千萬別說人沒有這個時候。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為日本作家川村勇氣所寫的小說,最初在通訊軟體上連載,二零一二年出版實體小說,二零一三年獲得本屋大賞,除了改編成廣播劇,也出了新版本的小說,並改編成電影,於二零一六年上映。
 
劇情簡介:一名三十歲的平凡男子,職業是郵差的他,某日知道自己得到了絕症,壽命只剩下很少的時間,與他相依唯命的是隻叫「高麗菜」的貓咪,跟老爸幾乎沒有來往的他,想起了死去的媽媽,與貓咪萵苣。沉膩在幻想的他,面前突然出現跟他長得一樣的惡魔,提出讓世界上某樣物品消失,他就可以換取一天壽命的條件,可是當每一樣物品消失時,也代表他的回憶消逝。
 
最後要讓他選擇消失的是,他的愛貓高麗菜。
 
 
 
 
 
 
 
 
本篇文章談的並不是電影,而是原作小說:
 
 
 
 
 
 
 
用貓來比喻重要的人。
 
如果你的壽命只剩一天,你會選擇消失什麼東西,來換取一天的壽命,然後知道自己壽命已盡的人類,會就此珍惜自己的時間嗎,答案是不確定,因為人類總有種近乎愚蠢的思維,就是覺得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肯定、確實的答案。然而很多時候,應該說是永遠都無法有穩定的情況出現,就當我們以為永遠可能停留在這一刻的時候,卻會在我們不經意的時刻,永遠的失去它。
 
用魔鬼交換條件換取壽命為比喻,讓心愛的且重要的回憶一一消失,取得多活一陣子的交換,事實上反映人的一生都在失去中,卻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麼,等到失去後才真正終於知道失去了,並且感到後悔。也許你也會相同的經驗,或許還沒有經驗到,有時候這些理論,很多人會說,你整天後悔有什麼用,那還不如珍惜當下啊,可是人是無法兼顧全面的,就算再聰明也相同。
 
作者以貓為具體的目標,可以改成回憶、親人、朋友,任何你最不希望失去的人事物都可以符合書名的意義,沒有回憶便沒有現在的我們,沒有現在便無法活下來。有很多總是說,不要沒有事情就回首顧紛過去的一切,這樣子會走不下去,有多少人沉膩在其中徘徊不去,可是把有關回憶的一切全部斬除,讓它們不再存在,一個人真的能活下去嗎,或許太常回憶是壞事,但真的全壞嗎。
 
人類與貓共同生活了一萬年,所以、長時間相處就會漸漸了解,不是人類飼養貓,而是貓願意陪在人類的身旁而已。這段好像有點諷刺某些人的自以為是,總認為是他在養人,所以要聽他的話,他就是老大,可是他忘了是這些人願意接受他,所以才陪伴他身邊,默默的忍受,就像貓一般,我們以為是在養他們,但實際上是牠們在陪伴我們,共同陪伴彼此,對抗寂寞這議題。
 
如果你知道你馬上就要死了,你會欣然接受,然後享受剩下來的日子,還是拼命的尋找各種方法,就為了活著,這個答案你不必快速的下定論,因為沒有發生的時候,人類總做了許多的假設,可是等到發生時,一切都不會照著我們所做的發展。就像你小時候會寫我的志願,可是有多少人真的達到自己小時候的志願,最多的可能就是早就忘記了,沒有任何的記憶,不知不覺的走到別條道路。
 
「人類總是從自己選擇的人生,看向自己沒有選擇的另一種人生,感到羨慕、感到後悔。」小孩子看到別人手上的玩具,總覺得特別好玩,想要搶過來玩一下,可是一旦這個玩具沒有人玩的時候,就覺得根本不好玩,於是就把玩具放在一旁。但人類對於自己沒有的感到羨慕,然後對於自己擁有的感到無聊,這是很正常的想法,原因就在於任何再驚奇的人事物,習慣了之後。
 
就會變得普通。
 
「人具有輕易把寶物變成破爛的能力,無論是多麼重要的禮物,多麼心愛的書信,美麗的回憶,久而久之,都會變成破爛後遺忘,我也封存了這個寶物,和有關的記憶。」這是主角在書中所說的,還記得有人說過悲傷很痛苦,但痛苦是種強烈的情緒,也很容易消逝,更痛苦的是忘記,你想要把視為寶物的東西記住,可是忘記了也不知道,等到稍微想起來,卻無比的失落與寂寥。
 
這種心情就像你在過去曾經很想要一個東西,可是你無法現在得到它們,只好對自己說,等一段時間,或是有能力再拿到手,可是等到你真正可以拿到的時候,才發現早就已經不想要了,也找不到任何的原因。只能說當下的心情只要冷卻掉,就像一塊磚頭被火燒紅了,你可以決定任何形狀與變成什麼樣子,可是你只要從爐子中拿出來,它就會永遠的冷掉,你無法再次的塑型。
 
 
 
「想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但人類往往不願意失去任何東西,就試圖有所得,這還不算最糟,如果有很多人不想失去任何東西,卻想得到一切,這根本跟搶奪沒什麼兩樣。有人有所得,必定有人失去,一個人的幸福,必定建立在另一個人不幸的基礎上,主角的媽媽所說一段話,人們想要完美,沒有任何的缺點,可是很少想過需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得到。
 
 
「貓太了不起了,平時對人置之不理,當人真正深陷痛苦時,就會陪伴在身邊。」如果把貓換成朋友,或是親人的話,那是不是很適合,也許有人會說,自己是很孤單,沒有人陪伴的。但反過來想,你有人陪伴的時候,是不是又嫌棄他們很煩,幹嘛干涉我們的生活行為,希望他們可以遠離,如果他們消失的話有多好,可是等到他們不在身邊了,不知道到底缺少了什麼感到困惑。
 
人生近看是悲傷,遠觀就是喜劇,大概就是你看別人很難過的事情,卻會感到高興有趣,可是等到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原來自己並不能承受這一切。再用另外一個角度切換,就是你把以前不願意回想的事情,拿個一些你比較能夠接受,並且已經放下的心結,才知道是很好笑的,才發現是自己讓喜劇變成悲劇,但近期的你就完美無法放下,因為時間往往是最好的解藥。
 
不知道是不是由手機通訊軟體連載,讀起來有種童話故事的簡化感,從故事的內容到用字遣詞都是能用十個字表達的內容,都儘量在十個字內說完,甚至是更少的用法,比起動不動就寫滿一整頁的小說,負擔是很小的。這並不是說這樣的寫法會好,而是每一種表現手法,各有自己的優缺點,不論長短只要有趣都好,但依照個人的閱讀習慣,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書藉是很重要的。
 
故事的本身也很像童話故事繪本的手法,就算是小孩子或很少閱讀的人,都可以輕易的看懂,每一段的轉折與想要說的劇情,不過這不是什麼皆大歡喜兩全其美的故事,而是利用包裝,讓殘酷的現實有點淡化。很多時候,我們總認為殘忍是很多事物,可是現實才真正的是讓我們憂鬱的鏡面,我們抱懷著夢想去面對現實,然後碰撞,破碎的碎片往往需要收拾,刺滿了手上,流血不止。
 
覺得佩服的地方在於用誰都能看懂的寫法,去寫很深入的東西,讓每一個人都能看懂外,還能夠感覺到共鳴,好像自己身邊也有類似的事情,整本書的長度不長,甚至文字量也很省略,就像前面講的,給人是本童話故事的感覺。可是、這不是那種皆大歡喜,好人得到了幸福,壞人得到了懲罰,這麼直線的故事,因為人絕大部份時,都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沒有所謂的好與壞。
 
 
用幾個東西的消失,比喻主角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手機、女朋友,主角與女朋友分手數年,他憶起以後都是用手機聯絡,在手機上講話的他,口才驚人,永遠有講不完的話題與笑話,可是面對面中約會卻沉默寡言,連如何分手也不知情。很多人必需要用某種模式某種工具,才擁有跟人溝通的能力,但溝通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與人相處能力也不是天生的,可是人們卻想得太容易方便,好像沒有學習就可以上手,你不會就是異類。
 
電影、媽媽,主角的媽媽死後數年,他才終於知道媽媽一切都是為了他著想,自己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好好的珍惜,甚至是表達自己的心情,到了死前才終於想起,為什麼不這樣做,明明只是舉手之勞啊。有很多時候,人的後悔是無法預期的,應該說不知道不去做,會讓自己產生遺憾,於是就沒有去做,但就算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會真正去做的人又少之又少,這就是人性。
 
鐘錶、爸爸,利用時間的概念大談人類對於某些事物的想法,其實只是他們強加在身上的執著,認為某一件事情,一定要是他們心目中所架構的,然而很多時間是沒有意義的,就像顏色,很多人認為這個顏色代表什麼,事實上只是他們加上的。到底是人類發明了時間的概念,還是被時間駕馭而不自知,對於時間斤斤計較,卻沒有留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反而是少了更多的時間。
 
貓等於家人,應該說作者借用貓的比喻,來述說默默陪在身邊的人,他們是親人朋友,也可能是一個陌生人,他也談到很多人把家人的關係想得太簡單,認為只要生活在一起,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感情,然後親密。可是卻沒有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是需要經營的,就因為常常生活在一起,忘記這一點最後忽略掉,導致對彼此的認同產生裂痕,到最後可能一輩子都是無法彌補的。
 
「如果只是活命根本沒有意義,關鍵在於怎麼活。」這是主角最後得到的感想,他為了活下去,一個一個的把東西消除掉,同時也是他重要的回憶,曾經有過他生活的痕跡,每一段曾經都有過他活著的證明。人非得要捨棄這些,才能活下來,他不認同,只要活下來就好的理論,因為人活在這個世上,本來就在於捨棄的狀態中,只是你不知道而已,那為何還捨棄掉已經捨棄的捨棄。
 
 
 
總結:這本小說一點也不長,可以說是短,甚至用字文筆都相同的普通,卻能夠深入到你的內心,也許這是一個人生的必然,我們過習慣無聊的生活,總想要追求刺激與新鮮,但無法達成,可是卻忘了習慣的生活,也許不無聊。看完之後發現好喜歡,甚至是佩服為什麼可以用極具容易了解的字眼,去講述一個很深奧的理論與元素,或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書中的作者般,到了最後才清醒。
 
 
 
感想:不得不稱讚這書的質感與封面等等,還有附贈的紙片,說是像明信片也不像,都很有此書的味道,還有書的大小也很適合原先的故事長度,算是買書以來覺得很有感的一本,簡單不失典雅,點到為止的貓味。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不如說是如果這世界我消失了,很多人怕的不是死,而是自己的存在消失,有什麼比自己消失還可怕的,很多時候死亡也等同消失,不管人們再如何避免,終究也難逃死亡的招手。
 
就算平常沒有閱讀習慣的人,看這一本一定能夠上手。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