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中文簡稱臉書,不論你喜不喜歡它,又或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使用其他的社群平台,但不能忽視它的就是,寬大的社群影響力,以及使用的人數幾乎是涵蓋了會上網路的人們,從男女老幼都是,姑且不論年齡群漸漸老齡化的問題。本次分享的是由BBC拍攝的紀錄片,億萬富翁是怎樣煉成的之Facebook,近身拍攝訪問臉書的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的身邊大小事物,從創業到人生。

 
 
 
事實上當網路普及化後,社群網路的出現是一個很合理的路線,因為人人都想要表現自己,電視媒體又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容易近人,所以社群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它不用什麼額外的資源,就可以讓你被人看見。說真的隨著人手一機,社群網站的重要性就越來越高了,因為人人都搶著上去吸收資訊,分享自己,不論是文字、圖片、照片、遊戲歷程,都需要社群網站的推廣。
 
 
 
 
 
 
成功不是偶然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付出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Facebook的創始人二十六歲的美國人馬克·祖克柏就是其中一位,僅僅花了七年的時間,他就從一名默默無聞的輟學大學生蛻變成備受世人關注的億萬富翁,到底在這七年之中,他經歷了怎樣的艱辛與坎坷,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早就如今的億萬富翁?
 
BBC將派製作小組貼身訪問馬克祖克柏及他的企業。
 
 
 
 
 
 
 
以上資料來自報章雜誌網站以及訪問。
以下完整分享裡面的內容,並加入自己的感想:
 
 
 
 
 
 
 
 
 
其中訪問的一名記者。
 
僅僅花了七年的時間,馬克祖克柏就從一名大學生搖身變為億萬富翁,馬克祖克柏創立的Facebook已經融入了八億人的私八生活裡,當你將科技放到我們作為人的力量後面,世界就會徹底改變,這就是它們的力量。不時都會出現一門聲音引領潮流,大膽創新、而且影響深遠,這門生意改變數億人彼此的交談方式,到底是什麼使得Facebook與眾不同,並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它的建立不僅帶動一個產業更使全球的文化變得煥然一新,馬克祖克柏:「以前大多數人都沒有話語權,他們只好去跟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但現在人人都有。」他說的沒有錯,甚至連英國女王以及英國一般的人口都在使用Facebook。Facebook一下子變為英國訪問人數最多的網站,但馬克祖克柏這個構思為他招來訴訟被指控,侵犯隱私,甚至被拍成一部好萊塢電影上映。
 
現在Facebook正使用詳細的個人訊息,使得廣告商建立自己的訊息庫。
 
今天數以千計的軟體開發人員(拍攝的當時正在三藩市辦活動),投資者和企業家,來出席三藩市的年度會議和這位創立Facebook的名人會談,現身的名人才二十七歲,但沒有人會懷疑他不是老闆。
 
在英國已有七成的人申請Facebook,你只需要填名字和電子信箱地址,然後邀請其他用戶成為好友,你可以填關於背景和喜好的資料並上傳一張照片作為個人檔案,一旦有了幾個朋友之後Facebook會根據你提供的資料,建議多些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給你。用戶會驚訝因為很快就有就多了很多朋友,平均有一百三十個,內容只有用戶放上去的資訊,所以Facebook取決於用戶有願意不斷放上新資訊給他們看。
 
 
分享自己身邊生活上的任何大小人事物,幾乎是網路使用者的共通點。
 
馬克祖克柏:「公司的宗旨是讓全球更開放更通連,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做不同的事情都會有更好的體驗,當你可以得到更多資訊或透過朋友發掘有趣資料,或發現未試過又想吃的食物,或未去過但又想去的地方,你的世界就會更多彩多姿。」祖克柏將這一套付諸實行在他自己的Facebook上面,分享很多個人生活點滴,有女友的照片,還有列舉他最喜歡的電影書籍,以及他養的狗。
 
「背後一直有個理念指引著我們的發展,每年想加入、分享表達的都會增加。」事實似乎如此,當時在會議上宣布一個新紀錄,第一次一天之內有五億人使用Facebook,對於很多人,那已變成需求。Facebook不僅僅吸引大量用戶,有一次的統計高達八億用戶,但令人意外的是,每天都有一半用戶,首次登入的網站就是Facebook,成為最常登入的網站,
 
馬克祖克柏:「不是想令人花更多時間上Facebook,而是花在Facebook的時間上,有價值令他們想天天上Facebook。」Facebook登記用戶數量超過美國和歐盟加起來的人口,關於用戶怎樣溝通、隱私和分享與祖克柏的問題,都隨著公司將會上市受到關注。有推測指它可能價值一千億元,但官方要取得普通用戶的信賴才可以這麼值錢,他自己的故事與動機是公司前景的關鍵。
 
創業過程從訪問拍攝的七年前在哈佛大學開始,馬克祖克柏修讀心理學和電腦科學,他課餘時構思一個更完善的社交網站,馬克祖克柏想起當時在吃薄餅,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的分享任何東西,其他人都能看到,知道你在做什麼和所有不同的體會,但我們會覺得有其他人去做,因為他當時才十九歲,還在上學,不會開公司,他們想它成為事實,所以他們比其他人花更多心血,證明我們是一個公司,
 
Facebook的發明起源於一個錯誤的開始,起初Facebook的學生照片名字,他使用別人的照片,使得網站提高知名度,他們也經歷了圖片全都從Facebook刪除,只有兩個人點讚,不能沒有管理員,於是柏克祖除了上課,都在管理網站。
 
當時只限學校版本的Facebook在哈佛的校園受到歡迎,人們通過他們的個人訊息,連其他學校都想要他去架構,馬克祖克柏:「我讀過很多電腦科學和我之前主修心理學,我想這兩樣加起來代表了構成Facebook的DNA,我們是科技公司設計社交產品,有很多外面出色的科技公司亦有很多思考社會問題的人,但不是很多人兩樣都做。」臉書就某方面而言,算是網路與心理學的結合。
 
在電影中被影射背叛的祖克柏。
 
同時好萊塢的電影劇情,也影射他在入讀哈佛前,他設計的網站包括一個照片冊,當時已有幾百萬人在Friendster和Myspace這些社群網站註冊,在英國Friends、Reunited有一千六百萬名用戶,社群網站是大學生活的一部份。也被其他的社群經營者投訴祖克者竊取他們的概念,最後以數千萬達成合解,但他否認他們的指控,這個事件也曾經聽聞,但有點霧裡看花,也不好推論。
 
祖克者以前的室友,在大學時Facebook開始創立,他聽從父母意見放棄了可能是本世紀最好的商業合作條件,他曾經因為Facebook的前身網站招惹麻煩,所以選擇放棄了手中的權利,並不當自己是創立者之一。哈佛的原始簡單設計和祖克柏令他運作順暢的決心,成為首屈一指的學生社交網站,他也開始想是否能夠成為一盤生意,和他要不要專心在這上面考慮退學來嘗試一下。
 
馬克祖克柏的父母並沒有反對。
 
祖克柏在暑假時由東岸搬去西岸,放棄大學生活換取加州科技界心臟地區的新生活,當時社群網站開始普及化,他在自家的後院和媒體聯絡,後來當用戶逐漸增加時,代表需要更多經費與設備資金需要找人投資。他開始聯絡矽谷一些設資人,得到第一筆資金後,租用中國餐廳上面的辦公室,數個月內用戶達到一百萬人,創立十八個月後,他靈機一動說這東西的增長是幾千個百分比。
 
 
內中很多相關者,講話根本是鄉民。
 
 
在二零零五年,即是創業後一年,用戶人數高達五百萬,並受到其他大投資人的注意,微軟要用十億收購,還上了法院,二零零六年、他拒絕了雅虎的職位,第二年他投下了一個大賭注,世界上的大學正越來越開放,一天之內可能有五萬大學生加入。微軟提出收購條件令十億變得小巫見大巫,在二零零七年微軟提出以一百五十億收購Facebook,祖克柏依然沒有任何興趣,他個人能拿數十億。
 
個人意見:「還好沒有賣給雅虎。」不代表本文立場。
 
馬克祖克柏:「雅虎用十億收購,坦白我來說是道難關,因為這是第一次會有公司開這麼高的價錢,當時我對生意一無所知,所以我也不知一間公司會值多少錢,我要說服其他人這是個正確決定,不打算長駐的人很多都離職,然後新一批有熱誠的人加入,所以當微軟和其他公司想收購,我們已做了那些決定,我們已很清楚不會賣公司,和我們會繼續發展。」這的確是兩難。
 
 
工作累了可以玩。
 
記者到Facebook的本部參觀,在辦公室的周圍看看,很難猜到誰是普通員工,誰是高層,這裡寬鬆的氣氛使人不會出現在辦公室,連祖克柏本人都跟員工坐在同一區塊,又或是不知道去哪裡。隨著公司發展,他致力維持新公司的魄力和靈活,迅速機動打破常規,這是公司的精神,祖克柏會花很多時間用在細節上,他們的其中一份工作,就是跟工程師與行銷主任研究討論新產品的設計開發。
 
他有時會在家裡,利用Facebook跟員工開會。
 
他會告訴員工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詳細的講解,Facebook每個人都期望加快進程,新的項目,工程師有機會在上面編輯自己設入的意見與創意,每個人都有。
 
Facebook辦公室是典型的矽谷風格,食物免費、還有洗衣設備,工作累時可以運動玩遊戲放鬆一下,或做其他的事情分解注意力,最終、如果你的工作早點收尾,還可以在販賣機,免費拿到新的鍵盤滑鼠等電腦設備。投資者一直想收購Facebook,而不用擔心它怎麼賺錢,在二零零八年用戶超過一億後,他們開始探討利用龐大用戶數目作為獲利的來源,祖克柏開始煩惱這點。
 
如何讓使用者更想分享自己,這正是挑戰。
 
矽谷有一間公司,他傳奇的地方是成功吸納了大批用戶後找到方法賺錢,就是google,並找了他們的主管討論,馬克祖克柏:「我們花了數周數月的時間,希望確保我們的提擇是對的,這個很重要,我們不會質疑她是否夠資格,或公司夠不夠好,只是考慮我們方向是否一致。」最終達成協議,讓雪莉.桑德伯格加入,成為他們的營運長,並開始讓他們可以真正的靠自己獲利。
 
正當Facebook在哈佛創立的那天,桑德伯格正在BBC一個節目,解釋google的廣告系統為何如此完善,登入google,你在網路搜尋資料,google會讓用戶看到廣告作為搜尋一部份,所以廣告是融入你本來找的東西。google提供機會給廣告運營商將資訊,呈現在會在搜尋買商品的人眼前,例如隨便搜尋一件物品,會找到平常的網站,以及他們特別放置的網站,廣告商能找到使用者的喜好。
 
 
臉書營運長。
 
桑德伯格的挑戰是令Facebook有自己的方法像google那樣賺錢,桑德伯格:「我們不會在搜尋市場競爭,不會爭奪google的廣告受益,因為當你尋找產品你不會用Facebook,你會用google,我們處於一個誘惑的年代,試想你看的電視廣告,還有你在其他管道看到的廣告,你不是主動尋找東西要買,你不是滿足需求,也不是製造需求,一些不想知道的東西,試想使用Facebook的人,他們的行為比較屬於發現。」
 
和google相比,Facebook毫無疑問手握一張王牌,而且已經賺到錢,Facebook令廣告商接觸到大量他們想知道的消費者,收窄消費者的範圍,目前只是定位對產品有興趣的人,這些人會受到特殊待遇。廣告商可以得到找到某一族群興趣年齡的人們,並與他們接觸,但不是強迫性質的,而是他們所逛的任何的公開相關訊息,在Facebook上面的,廣告商都可以了解到,他們能夠了解的。
 
臉書內部。
 
雖然在家的任何人可以在Facebook放置廣告,衍生出一些新公司將Facebook廣告發展成一個產業,例如TBG公司專門在臉書上賣廣告,他們相信這是廣告界的新趨勢,TBG不是靠創意來猜測人們的喜好。相反、他們利用軟體進行大型實驗測試不同版本的Facebook廣告,TBG通常會測試廣告二萬七千種變化,TBG會決定哪個版本給什麼人看,Facebook通過用戶在網站做過的事,因此知道他們的喜好。
 
Facebook今年廣告收入高達三十億,但仍然有廣告界人士質疑Facebook這個新媒體,他們認為這是社交網站,並不是商業網站,但Facebook認為他們的商業部份,佔了很小的比例,比起其他的媒體。如果Facebook的商業策略的第一步是賣廣告,第二步就是公司建立自己的網頁,這些網頁跟個人網頁差不多,但用戶不是做朋友而是按讚,表示像朋友一樣,同意收到信息,如果因為一些困擾你,你得注意。
 
 
 
當用戶按讚就不再是被動接受者,而是選擇品牌和產品有關係,管理這些關係成為一種新市場策略,有某些企業專門幫大企業和Facebook按讚的用戶溝通,好多企業都想跟按讚的人聊天,因為常有人回複,他們寫的東西和公司名字會自動傳給所有按讚的Facebook朋友。市場人員稱之為有規模口碑行銷,不需要是跨國企業才可以在Facebook跟客戶溝通,在Facebook的小型廣告公司。
 
已成為新興家庭式工業,有些小公司甚至是個人專門管理粉絲專頁,可以直接讓客戶知道公司相關事物,還可以跟他們聊天,幫忙客戶做專頁設計,貼上文章和訊息給Facebook,客戶有各種公司行號,包括人際關係。Facebook聲稱當一間公司透過朋友引起注意,比起普通廣告更有力的推薦方式是真的嗎?也許在同一個類型,或是相同興趣,人際關係之上,真的有他的功用。
 
在Facebook專頁賣針對性廣告之後,Facebook下一個商業策略就是令用戶經常上這個網站,用戶每次上Facebook通常用半小時,Facebook用戶這樣沉迷的原因,是源於祖克柏的一個決定,開放工作人員放上自己的東西。軟體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Facebook編寫程序,現在有超過一百萬名開發人員研究在Facebook用的程式,建立生態系統讓開發人員,無論你是誰,其他國家都可以研究。
 
當Facebook開放給開發人員,沒人猜到造就一些Facebook遊戲。
 
全球第二大社交遊戲公司Playfish設於倫敦,有數百名員工設計遊戲,提供給他們的一億固定玩家,遊戲的設計令玩家沉迷,如果不定登入會有懲罰,遊戲中的特殊物品是重要的收入來源,因為玩家可以為虛擬商品付錢購買。他們匯款給Playfish賣積分,這已是一盤數億元的生意,Facebook的戰略,包括遊戲和Facebook網頁吸引了很多人,但是他們的野心更大,成億的網站都與Facebook互換連結。
 
PS:Playfish的遊戲已全部結束運營。
 
身處不同的網站,卻可以跟不同地方的朋友在Facebook交流。
 
很多用戶跟Facebook朋友交流時間多過真實的朋友,但它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呢,反對Facebook的現象已出現,用戶對Facebook的沉迷反映到多少現在這個時代,Facebook希望它的世界像真實世界,但Facebook的交流充斥品牌和商業。Facebook曾說這是讓它像真實的,但這些商業訊息是用戶想在上面找到的東西嗎,但他們強調,廣告有分用戶以及商業用戶的,是有區別性質的。
 
當Facebook想將社群訊息混合廣告時,曾經遇到麻煩,他們推出的Beacon令用戶的朋友知道他們賣什麼,接到很多設訴與抱怨,最後收回,但這些經驗令新產品出現雛型,推出、測試反應收回,然後又慢慢推出。現在又有一個新功能讓人不安,就是你按了讚之後,會在專頁旁邊出現你朋友的頭像可推薦他,你朋友的版面也會出現你的推薦,讓人在不知不覺下按到讚,同意廣告。
 
 
公司內經常能夠討論交換意見。
 
很多批評也面臨在Facebook如何確保個人訊息的安全,它宣稱用戶有全權個障自己隱私,但亦相信開放的世界會更好,並在版面的設計上,加了許多的廣告與暗示的字句,令人想要接受他們所給的。Facebook堅稱它的廣告策略,不需要用戶接受隱私曝光並受到保障,但他們現在的營業額也翻了兩倍以上,這也是一個奇特的地方,在爭議逐漸提高的同時,臉書的受益也大量增加。
 
PS:所以強制改真實姓名,真的有保護到用戶嗎。
 
Facebook現在會不會跟google競爭,今年初google走出表現誠意一步,推出自己的社群網站,google plus已有數千萬用戶和有方法招收更多用戶,從Gmall到youtube和google搜尋。但很多人預估Facebook將會上市,會是繼google後最大上市科技公司,市值可跟麥當勞亞馬遜、惠普相比,它的長遠價值可能取自於用戶對隱私權的關注,和是否樂意把資料交給它們,對祖克柏的信任。
 
臉書最大的挑戰,應該是老齡化吧。
 
 
總結:這部紀錄片,當然只會記載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的光明面,並不會拍出他的其他方面,當然身為一個紀錄片,它算是好看有趣的,畢竟一個人的成功,如果不是靠繼承出來的,那的確有他曲折的地方。有趣的是適時的訪問現實世界中,臉書的使用者他們的意見,以及臉書相關合作者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是間怎麼樣的公司,不過只訪問他其中一個曾經合作的夥伴,確實有點少。
 
 
 
感想:其實社群網站這麼多,從新的到舊的,一直都有推陳出新的類型,不斷的消逝以及新的社群出現,就算是臉書目前這麼紅,誰也不知道下一世代,不用說是下一世代、可能十年內、五年內又會是下一個社群的崛起。
 
網路社群平台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它必須瞬息萬變,隨時掌握現在的趨勢,像當初是社群霸主的某個網站,以前可以說是大家上網都要上的,可是十年過去沒有任何改變,馬上就被對手網站狠拋在後,甚至是落得用戶大量減少的下場。
 
google就是很明顯的成功例子,現在有誰上網不用它的。
 
 
Mark Zuckerberg Inside Facebook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