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紋身的女孩,相信不管是原作小說或是改編電影,都相當的令人熟悉,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把社會的另一面赤裸裸的揭露出來,而且毫不費吹灰之力,就如同呼吸般的輕鬆自在,也不用刻意的渲染黑暗面。我們當然希望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每一件事情都是完美無暇的,可惜的是、連桌子都會染上灰塵了,更何況是人的內心,由複數人組成的集體生活,更是避免不了這個現實。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看,龍紋身的女孩是由記者出身的作者所編寫的,他在記者階段曾經揭發了許多瑞典政治媒體社會方面的不法行動,因此遭受到威脅與恐嚇,可能在書中的角色,就某方面來說是他自己人生的投射。龍紋身的女孩中也沒有大談正義與邪惡,只有越來越多關於社會的矛盾面,只要大眾不知道,甚至是動用媒體網路,就可以把一個人的形象塑造出來,不論好壞。
 
 
 
 
 
 
 
千禧年三部曲是瑞典記者作家史迪格.拉森,在生前所寫的犯罪類小說,在作品即將發行的前一年因病去世,後來推出的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除了大賣之外,還被改編成電影。而瑞典的原文意思則是憎恨女人的男人系列,後來推出的蜘蛛網中的女孩,則是拉森生前遺留未完成的手稿改編而成。
 
瑞典電影版則是拍攝完三部曲,大衛·芬奇版本則是只拍攝第一部。
 
 
 
 
 
 
 
這邊就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感想與想法好了,不算是單純的評論及觀後感:
 
 
 
 
 
 
 
 
由龍紋身的女孩開始的千禧年系列,與其說是犯罪小說,不如說是瑞典國家社會政治小說,因為你看了之後會發現很多似曾相識的問題點在裡面,然後你又想不起來,到底有什麼關鍵地方相同,最後才想起到底都是。而且會利用大量細碎又複雜的劇情與片段,你剛開始會有點一頭霧水,不知道到底在講什麼,可是隨著前段的暖身完畢,才會發現原來是這樣,終於明白為什麼。
 
可能拉森本身是記者出身的,所以在文字的推疊感上,不像是一般的小說作家,加上他自身的經歷就是最好的靈感,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他的人生,拉森長期對保守勢力揭發他們在後面的行為,自然受到很多敵視。與其說他用文字說一個故事,不如說是陳述一個事實,一個過去發生、也可能是曾經發生,甚至是進行式的,生活的周遭都可能是這樣子的情節,只是你不知情。
 
不完美的角色,不完美的劇情,不完美的謀算,不完美的佈局,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事情,因為這才是真實,可是現實中的人們不願意承認,他們總認為可能性多於一,但清醒的人都知道完美是零。拿莎蘭德來說,她的調查能力及冷靜的確是超乎常人,可是她與人溝通的能力卻等於沒有,然而世人只拿她不善溝通的一面來看待她,並不是她的本身,將缺點無限的放大到看不見她本人。
 
由莎蘭德事件所側寫的媒體醜聞,系列中並沒有直接了當的述說,媒體如吸血鬼的丑態,只是由他們表現出來,這些媒體完全沒有想要真正的追求事件的本身,而是在旁邊打轉試著取得收視率及點閱率。甚至再傷口上撕裂灑血,如莎蘭德是曾經加入金屬樂團,就說她是崇拜撒旦的異教徒,曾經跟女同性戀交往,就說她是喜歡性虐待的女同性戀,完全憑空製造他們自己認為的事實。
 
媒體硬把它想要灌輸的觀念想法與新聞事件,硬推銷給大眾,並說明這是大家想看的,有這個才有收視率,殊不知道我們的選擇權比想像中還少,甚至是沒有選擇權,一二三部多少都有類似的畫面。
 
在歐洲已經堪稱完善的社會福利機構,還是擁有不少的漏點,更不用說根本零社會機構的國家了,拿三部曲的社會安置來說,就是有心人士只要熟悉程序法律,加上擁有權力及相關人員,就等於可以把一個在社會上的存在抹滅掉。就是讓他們被判定為失能,必須一輩子受到管束,在法律上來說他們已經失去了行為能力,但出現了莎蘭德這個活生生,由國家政府勾結下的受害者。
 
將很多事件像是釣魚線般串起來,看似沒有關係,且差別很多又很生澀難懂,可是漸漸讀會發現,這些都是如同水面的影子,慢慢的浮現清晰,才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個樣子啊,第一部由海莉而生,第二部則是莎蘭德成為殺人犯,第三部則是揭開真相。這個當中有很多牽扯到很多人不喜歡談的話題,認為碰之無益,甚至乾脆當沒有看見沒有發生,最後變成了全民追逐的目標。
 
剛開頭的就是描述經濟犯罪,這個手法複雜了許多,需要懂得世界上的任何漏洞,第一部的溫納斯壯就是利用這些漏洞,進行他所謂的經濟活動,把國家投資計畫的金錢,納入自己的口袋,原本是為了提振經濟。任何的經濟犯罪都有共通的地方,就是這些計畫往往牽涉的人很多,所以無法輕易的追回,最多只能把幾個人打成經濟罪犯而已,那些不見的錢永遠就石沉大海消失。
 
保守國家的性愛觀念不能說是糟糕或不好,或是他們不懂得追求好的事情,如果有好的性伴侶,又沒有造成身邊的破壞有何不好,可惜的是保守派人士總是出言反派,為的就是精神與肉體的守貞,失去了身為一個人的快樂。布隆維斯特與有夫之婦愛莉卡,有長期的性愛關係,還是經過愛莉卡的老公同意,但三個人沒有任何的扭曲之處,原因在於只要一人只是性愛滿足彼此,一個則是感情。
 
也給了人一個醒思,就是網路發達資訊流通的現在,個人隱私越來越難保存,往往一個不小心就曝光,而且是怎麼被人知道的還不知情,只要放上網路的任何資訊,最後一定會變成有人知道。莎蘭德利用自己的駭客技巧,查得任何人認為隱密的事情,諷刺的是只有古老的紙本資料,就算擺在那邊也不會有人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不會被查出來的,唯有意外才會真正的保密。
 
人與人之間的既定印象,往往是決定一個人的好與壞,也許有些人會說我們相處過後,就可以了解彼此,但這是在很後面的事情了,然後我們又靠著第一印象去了解一個人,就會被既定印象牽著走,只要套上幾個簡單的標籤,就會發現很容易。傳統的社會裡,他們一切都往最保守的地方走,保守不是不好,只是有些很明顯的是過去時代的產物,已經漸漸的被人們認為不合理。
 
卻有些人抓住不放。
 
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總要成為別人,甚至是社會大眾心目中的樣子,西裝打領帶穿皮鞋,套裝裙子平鞋,沒有這些打扮的人,甚至算不上對別人尊重,可是為什麼我們要成為別人心中的樣子,不能穿成自己想要的,還會被當成異類。這個社會最喜歡談尊重包容友善,可實際上完全是用最噁心的歧視塗上了甜蜜的糖粉,並把自己放在高位俯視下方的人,彷彿你沒有跟著做,就是不對的。
 
莉絲.莎蘭德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她打扮成金屬龐克還穿環,化妝也是黑暗風格,她被強暴了卻不能說出口,因為這個社會,會因為她的身份與習慣行為,先替她貼上標籤,不潔身自愛所以招惹了別人。但三部曲中沒有很刻意的說這方面的事情,只是用角色的說法,他們認為穿哪種服裝的人就該是婊子妓女,用服裝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還可以說是說成是尊重別人與尊重自己。
 
有權威的人可以做出很多超越法律的事情,甚至是對他人的侵犯,而不被責難及辱罵,就因為它們有地位、有金錢、掌握權力,世界上的任何國家都有類似的問題,只是少與多,有沒有曝光。為什麼他們擁有權柄可以拿來成為利己傷人之物,小說中不會說出類似的想法,只是陳述一個又一個發生的事件,內中的角色則是開始質疑,這個社會的制度是否有問題,可以讓制度更完善。
 
本作最精華的部份,就是它完全沒有點出現代社會的任何問題,可是你無時無刻都會想到社會新聞中的任何事件,身邊你曾經遇見的、不為人知的真實體驗,甚至是根本沒有做任何的說明與解釋。就只是把事件一個個的攤開,就像是排水溝的水泥蓋給掀開,你除了發現很多又黑又髒的水溝泥,一堆原本不應該存在的垃圾,阻塞了水溝的功能性,然後凡是人皆不想要看見的場景。
 
就是蟑螂與老鼠,一堆不知名的動物與昆蟲,在你的面前竄逃,甚至是張牙舞爪,這是你原本不想預見的,或者該這麼說,就算你知道也不想要看見,如同亨利最後選擇了隱藏真相,把一切如一把火燃燒殆盡。因為真相到了最後,也為了社會的穩定與安全,把全部都弄消失掉在黑幕裡,就算有人起疑說,這可能有問題、不合理,也只能在表層面的東西上打轉,最後沒有結果。
 
說這部作品描寫人性的黑暗面,其實也只是很表面的東西,就像我們看了新聞會痛罵哪些人是壞人王八蛋,可是真正了解又有多少,願意就單一案件前去詢問的又有多少,或許我們忙於很多事情。也給了兩個方面,一個面相是真正願意追究的人們,他們不只受到危險還被迫害,就像是挑戰權威,想要找出真相的記者、警察、法官,他們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只能進行最小的修正。
 
身為看過原作與電影的人,真的很有意思的是,大衛.芬奇把原作的精神完整的保留起來,只是為了把長篇的文字轉為一兩小時的影視畫面,有非常多你在原作認為不可缺少的部份,還是儘量的保留下來,只是精簡了不少。像是頂尖駭客莉絲.莎蘭德與雇用他的老闆德拉根.阿曼斯基,之間有女兒與父親的感情,還有他們跟其他角色的交流,莎蘭德的前法定監護人潘格蘭等等。
 
只注重在調查兇殺與查出海莉到底什麼事情的經過。
 
與布隆維斯特再跟金融業的富豪溫納斯壯的糾纏,也只是幾幕帶過,還有布隆維斯特與他的情人,同時也是他公司的運作者艾密莉,還有亨利.范耶爾把布隆維斯特騙來小城鎮的過程,眾多的情節都刪除掉。就像前面所說過的,這是必要的手法,不然一次性的把全部的東西都塞入電影當中,恐怕會造成讀者的混亂,儘管電影已經把很多的橋段去掉,還是很難理解,就知道原作。
 
我們必需承認無論是哪個國家的社會,在制度與法律,國家組織上,都可以擁有一大串的問題,但有趣的是,一旦有人提出問題點的矛盾,就會被認為是挑戰權威製造混亂,將問題的本身變成了一種負面的自白,不許它們曝光。為了不讓自己的犯罪事實現身在社會大眾前面,他們再花了多少的時間金錢人力,試圖用另外一個犯罪,掩蓋現在的犯罪,於是造就了更多的犯罪。
 
「受害者要有受害者的模樣」莎蘭德很明顯的就是在社會黑暗面的犧牲者,但是她完全不打算放棄跟它們對抗,儘管她被抹黑成妓女、精神失常、暴力傾向、殺人犯,依然不改冷靜的性格,展開正面迎擊。她沒有哭哭啼啼的說自己很可憐,想要等人來安慰,在大眾面前露出脆弱的一面,等待別人的援手,所以被別人認為她不正常,但到底什麼是正常,又是不正常呢,有何差別。
 
最主要的就是這個世界善於檢討被害者,勝過檢討加害者,彷彿是加害者才是受害者般,不斷的在被害者的身上搜刮可以攻擊的材料,莉絲莎蘭德身為一個被迫害的弱勢女性,只能夠被國家機器營造的假象下生活。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她可以為自己辯解啊」這回事,就算辯解說明,也會被撕裂成支字片語,甚至是加以扭曲,有時候說了等於沒有說,這就是媒體的可怕之處。
 
人們總在不自覺的狀況下服從權威,尤其在特定的教育體系之下,社會地位、專業導向、手握權力的人,他們說的話不用證明就可以取信別人,儘管沒有原因,可能是源自他們花時間經營的形象。鑑定莎蘭德精神狀況的醫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說的話只要表面上合情合理,所做的報告是根據法律與規範,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只是按照遊戲規則,可是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社會評價。
 
然後要跟這些巨大的毒瘤對抗,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相當驚人的,有可能是整個人生,為什麼與他們對抗是毒瘤,因為她要對付的人是佔據國家體系的一群人,他們擁有能夠主導與論的能力,可以隨時把人打成社會毒瘤,但他們才是毒瘤。這顆毒瘤會吸取國家的營養與血,最後從內部慢慢的腐敗,可是要清除他們又可以失血過多,傷口太多會讓國家的身體無法承受,只能選擇捨棄健康。
 
所給的訊息量是多麼的龐大,作者似乎把他所有的生涯都寫進去了,有趣的是保留原作的地圖與建築圖。
 
 
總結:這篇雖然是聊些小說中的事情,可是不得不說電影改編的很好,將很多地方都精簡到不能精簡為止,重要的事件都草草帶過,卻有著另外的趣味性質,也沒有把很多的劇情填滿,都是任由觀眾自己想像其中的細節,這就是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但看過電影的人,很希望來看小說,看過小說的人,也可以前來觀看電影,跟很多改編作不同,除了保留原作還多了新意。
 
PS:這邊指的是美國版的,至於瑞典版電影,自己的評價很難給高。
 
 
感想:其實小說的內容只說到一點點而已,然後加上了一點劇情,因為除了訊息量非常龐大外,你就算用好幾篇來說明內中的情節,也可以說不出來,當然、史迪格.拉森有他自己的政治傾向,但他向來也不會隱藏,更不會說自己中立理性。
 
他就只是用自己的觀點看待瑞典社會的政治,然後很誠實的說,他是何種傾向及他的政治立場,不會整天,而且這點投射到其他國家的社會問題上,也可以通用到,但並不會所有的觀點都是相同的。
 
千禧三部曲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說,應該不能只是好看,而是、它的確有命中很多現實層面。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龍紋身的女孩 千禧三部曲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