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什麼,那種子的重要性又在哪裡,事實上種子可說是人類糧食的基礎,若沒有了種子,大部份的人類都無法取得溫飽,養殖動物也需要種子種出來的作物餵飽,聽起來好像不太嚴重,那換一個說法,就是你沒有麵粉米飯蔬菜可吃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紀錄片種子戰爭The Seeds War,就是描述了許多跨國公司,他們獨佔了種子的專利權,種子也成為他們公司販賣的商品。

 
 
 
任何想要種植作物的人,都必須經過這些種子公司的同意,就等於把生存的權利拿捏在他們的手上,而且種子有很多經過基因改良,明明是要讓作物豐收無病,饑荒的問題得到解決,可是卻只能種植一次。一次收成後,就要再度購買種子,每次收成就等於讓種子公司賺一次錢,如果想要種植其他的種子,還有可能犯法,這樣的情況下是否有點荒腔走調了呢,也許我們可以反問自己。
 
 
 
圖片來源:Discovery
 
 
一萬兩千年來,人類自由播撒種子,自由交換種子,這種制度使得農業日益進步,進而蓬勃發展。後來種子製造商出現,種子逐漸成為受專利保護的商品,由跨國企業控制。跨國企業控制了種子,也控制了全球的農民。
 
在不久的將來,農民可能連種植自己種子的權利都會消失。事實上,一個法規在歐洲慢慢成形,內容對農業用種子嚴格控制。霸佔種子的背後是五家大企業,他們加起來已經掌控一大半種子市場,而且打算進一步擴張勢力範圍。此片拍攝橫跨印度、法國,甚至遠赴極圈,希望讓所有人知道一場無聲、看不見的種子戰爭正在開打,而且結局事關人類發展關鍵:食品獨立。
 
法語則叫孟山都眼中的世界Le Monde Selon Monsanto。
 
 

 
 
 
以上資料來自報章雜誌網站以及訪問。
以下完整分享裡面的內容,並加入自己的感想:
 
 
 
 
 
 
 
你認為種子代表什麼,一種從嘴巴裡吐出來的東西,很多人的想法可能是如此,種子其實是人類糧食的基礎,以及人類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一萬二千年來濃人播撒選擇,並自由交換種子,這是農業的精髓所在。但這種源遠流長的作法遭到了威脅,地球上有五家跨國集團,他們都是化工業的巨人,但早已開始生產種子,現在控制了種子市場的一半,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掌握所有種子。
 
其中一家叫孟山都的公司,同意讓紀錄片拍攝團隊一探究竟,孟山都公司的人認為自己是在為全球糧食供應提供解決方案,不過近年來全球民眾開始抗議種子私有化,在紐約、東西、巴黎等,全世界將近四百個城市數以十萬計的民眾參加示威。他們反對的是種子專利權,讓種子變成私有化的物品,也就是說其他人如果要用有專利權的種子種植作物,就必須經過他們的同意才行。
 
人類每天都要吃的糧食。
 
 
反抗勢力逐漸成型,農民、科學家、政治人物加入抗爭,走在最前鋒的是舉世知名的印度活躍人士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如同甘地、她也主張公民不服從,她說他們以為可以取得所有專利權,但我們堅決表示我們絕不服從。這種選擇攸關我們能否從工業化垃圾食物體系中爭取獨立,種子戰爭將會告訴你,一個許多人可能還不知道,但已深深全人類的衝突,屬於種子的戰爭。
 
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
 
拍攝團體跟隨她來到印度、法國、布魯塞爾,在布魯塞爾(比利時首都),種子戰爭業已展開,一項法律可能造成種子私有化的普及,但是種子到底屬於誰,是屬於全人類,或者跟其他東西一樣只是個商品。自己的想法是,種子從來不屬於任何人,只要能夠取得便能夠使用,無論是讓它們自由生長,或是人類有目的性的培植,終究不是人類所創造的物種,有人卻說這是他們的,不是很奇怪嗎。
 
在歐洲議會中一名比利時議員菲利浦朗貝爾鄭重發言,他說:「就各位所知,有任何經濟產業,在全球產業只由二十家公司主控嗎,你們會說有啊銀行業,那些銀行的確對各國政府頤指氣使,主導全球金融體系。但我們要知道食品工業也以此種方式運作,就各位所知是否有任何產業已經全面標準化,所有公司都提供相同產品,你們又會說有啊銀行業,但我要告訴你,食品業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運作。」
 
 
自然與基改。
 
「他們希望從這裡到雅加達、東京、巴西里亞,全球民眾都吃一樣的東西,坦白說、那些東西是垃圾食物,他們一味把大自然創造給我們的東西變成商品,他們會跟你說他們在保護小農戶,保護小商家,這是他們慣有的論調。現在我們都該擦亮眼睛,他們代表的只是極少數人的利益,」在比利時菲利浦是個知名人物,致力對抗銀行業濫權,他非常清楚跨國企業的宣傳方式。
 
場景轉換到法國,在法國美不勝收的金黃色麥田表象下,一切都已建冊列管,如果想合法銷售小麥或玉米,必須是登錄在冊的品種才行,也就是官方植物品種目錄,這份目錄記載品種名稱性質,更重要的是標示出擁有者。五家大公司現在擁有超過六千個品種,可是種子首先必須通過檢驗,一群專家整天忙著檢查每個品種,團隊找到其中一名主管,他負責檢驗所有法國境內銷售的甘藍和生菜。
 
他的任務令他相當頭痛。
 
部份人眼中的基改。
 
這名工程師服務於法國核准種子登錄的官方單位,也就是品種與種子研究及控制小組,市場上銷售的種子必須嚴格區分,但特定品種內的種子則必須完全相同,他們採用各種措施與實驗,對不同品種進行編目。確保每個品種都符合,終端使用者所期待的特定產品類別,為了獲得認可,甘藍和生菜必須像部隊中的士兵那樣、完全相同,那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安排呢,為什麼把自然界限制成一份目錄。
 
法國種苗業聯合會則是出來說明,在二次大戰後法國政府的優先工作,是讓法國恢復糧食獨立,使它們不再需要依賴美國援助,政府促使公共研究部門成立國立農業研究院,尋求顯著提高糧食生產的解決方案。研究院方面認為我們需要與先前不同的蔬菜品種,藉此提高產量,而提高產量的作法之一,就是創造均質性比較高的品種,也就是淘汰了他們認為不佳的品種,造成單一性。
 
 
以下是農夫及農業學者的說法。
 
種子不再是農民和村莊監管的東西,從前的人透過互助管理種子,然後種子製造商和選種人逐漸出現,專門從事種子交易的商人也來了,於是原先農民對種所負的責任,逐漸被揚棄壓抑。選種人決定是否創造某個新品種,他們的刻板思維是農人的角色只是播種複製植株,因此農務被視為沒有價值(在台灣也是如此,務農者被剝削,還要被嘲諷貴賤之別),從這個觀點出發,就會有人去合理化佔有生命的作法。
 
除了購買種子,農民現在還必須針對他們播撒的種子支付權利金,這個制度運作得相當順利,過去五十年間法國的農業產量增加了一倍,農民人數越來越少,但生產力提高為六倍,全國都對此感到自豪。在法國這種追求利益的作法,受到某些農民質疑,他們的人數還不多,訪問其中一名農民瑪麗杜蘭,她接管了祖父和父親留下來的農場,她是個非典型人物,掌管七十頭乳牛,擁有230公頃的農地。
 
主要生產農場牲畜所需的飼料。
 
漂亮統一的玉米,可是它們只能種一次。
 
今天她要進行播種,十五年來她依循父親的生產方式,年復一年購買相同種子,但現在她決定大幅改變作法,原因就在祖父輩曾經達到播種自主,後來他們放棄了,選擇購買種子,可是她想設法在某些事情上達到自主,就是種子。在此之前她種給乳牛吃的玉米,是雜交一代玉米,一種1950年代研發的高產量超級玉米,這種玉米無論高度長度都長得一樣,除了產量高,看起來也很漂亮。
 
 
統一化的作物。
 
但她認為這種玉米沒有多樣性,一切都是為生產而生產,而且其他的動物也不會吃,如果她想要在農地上隔年重新播撒種子,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是雜交玉米,所以無法隔年重新播種,種子供應商確保,種子無法被重新種植,這就是雜交的目的。但是瑪麗不同意,她認為我們應該要能年年播撒自己的種子才對,這也是年年必須購買種子的原因,還要付另一筆錢給種子公司。
 
為了既能餵飽牛隻又能維持自主,她決定栽種可以再繁殖的玉米,叫傳世玉米,種這種多色玉米,無需支付權利金,因為它沒有登記在目錄中,她把最優質的玉米穗收成起來,它所含的各種種子,都可以在春天重新播撒。對於這類的情況,資深的農夫則是說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只是買種子播種就對了,他們在以前對基改作物沒有任何的質疑,近年來才產生了疑惑,為什麼要買種子。
 
孟山都可能會頭痛的想又有人找到漏洞了,這是來自農夫的嘲諷。
 
她就是堅持種自己品種的農夫。
 
所謂漏洞就是能夠找到這些免費種子,這代表每年可以節省2800美元,但有一個障礙,法國法律兄允許針對登記在冊的種子進行交換或買賣,農家找到規避法律的辦法,種植過後出來的種子,就變成他們的,不過他們不能提供借出或販售給任何人。不能交換買賣但可以送,例如種子不小心掉下來,鄰居撿到種子就變成他們的,請鄰居吃玉米,不小心在沒有煮熟的狀態掉到土地裡之類的。
 
天啊、法國的農民真是幽默又有創造力,不過在某些人士眼中,這是遊走灰色地帶吧。
 
這名學者過去也是實驗室中的一員。
 
使用者付費這不是很正常的嗎?有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有錯誤啦,只是種子千萬年來不屬於誰,只要手上有就能種,為什麼有人註冊登記,就變成他們的呢?值得好好深思,有時候真的不懂某些人的腦袋,他們永遠認為只要「犯法」就是錯誤。卻不肯承認,法律也有可能不切實際跟錯誤的地方,所以才有了修法這個動作,有刀要有盾,有盾也要有刀,要相互制衡,才能達到平衡。
 
目前95%登記在冊的玉米種子,屬於不具繁殖力的雜交一代玉米,這種繁殖封鎖為業者創造巨額利益,超過十億美金,其中三分之一收益來自法國境內銷售的種子,有些農民譴責這種壟斷,其中有名人物基卡斯勒,成立農民種子網路。捍衛像瑪麗這種開始重新尋找自主的民眾,他們認為雜交和基改作物,都是被發明來控制市場,並談到種子產業隨心所欲地的抬價格,種子價弟漲成兩倍三倍。
 
這方面是不是有既視感,麵粉跟米想漲就漲,蔬菜在颱風來之前先漲一波。
 
最近十五年來隨著基改作物的普及,他們發現美國的種子價格也出現相同狀況,一旦有人申請專利,阻止農民重新種植他們收穫的一部分作物,美國的種子價格就在不到十五年間,增加了三倍。但目前控制種子市場的公司是哪些,團隊接洽了五家主要業者,美國的孟山都和杜邦先鋒,法國的利馬格蘭,瑞士的先正達,德國的拜耳,這些公司大都源自化學工業,有些在二次大戰時聲名大噪。
 
 
越來越少的繁植種。
 
拜耳衍生自法本化工,讓公司製造的齊克隆B就是納粹進行大屠殺所用的毒氣,孟山都研發的橘劑則是越戰期間大量噴灑於叢林中以消滅敵人,這些產品後來都被變造成農藥,用於產業化農業。有時候想想一片土地,灑了農藥、化肥、除草劑,連生物都不會生存,種出來的東西真的吃下肚沒有影響嗎,或許這是確保種植作物的健康與收成,有成本上的考量,可是真的好嗎。
 
不知道各位有否看過白色的土地,沒有長草也沒有動植物。
 
其中一名學者離開實驗室,他憤怒的抨擊化學與種子違反自然的結合,他很擔憂種子產業近年來有了徹底的變化,我們知道種子就是生命,現在掌控種子產業的公司,卻是以生產殺害生命的產品為本業。這些農藥生產商掏心挖肺的告訴我們,他們的目的是餵飽全人類,事實上他們的目標不在餵飽任何人,他們對此根本毫不在乎,只在乎利益,無論對人類造成什麼代價都不管。
 
這是很嚴重的指控,團隊試著連繫這些跨國企業進行說明,只有孟山都接受訪問,孟山都是種子業,特別是基改作物的全球領導者,團隊要求會晤該公司的策略發展負責人但遭受拒絕,孟山都只讓他們到位於法國的孟山都工廠採訪廠長。孟山都自豪的表示他們的光學分類機,這種機器可以高速辦別並丟棄不良種子,不過當團隊拍攝從機器裡跑出來那些灑滿殺真菌劑的泛紅玉米粒時。
 
 
孟山都的種子。
 
孟山都廠長不太高興,這些玉米都是雜交一代玉米,團隊人員告訴廠長,有些農民抱怨雜交種隔年無法再生長,廠長回答說,對、可是他們擁有選擇權,他們可以選用傳統種子或雜交種子。團隊人員則是回問法國的非雜交種子似乎已經相當少見,因此要栽種傳統種子非常困難,廠長回答,沒錯、可是是農民自己做這個決定的,沒有人逼迫他們使用雜交種子,這兩者的產量差異非常顯著。
 
玉米成本遭受強大壓力,農民不得不以最低成本進行生產,接著團隊無法再從廠長身上獲得更多資訊,孟山都接受訪問的原因,其實是為了宣達一個令人驚訝的訊息,全面修訂公司策略,決定基改不再是優先業務。歐洲已經表示不要基改作物,他們要轉型為專業種子公司,廠長大膽宣布孟山都放棄基改業務,至少是在歐洲範圍內,這是他們傳達的訊息,孟山都所營造的世界終究並不可怕。
 
 
跨國企業掌握農民的生殺大權。
 
但這樣的改變有什麼意義,孟山都供應了法國市場上銷售的三分之一種子,這個主控地位卻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原因如下、如果所有專利種子都屬於五六家跨國集團,這對農民的自主性會造成衝擊,因為他們會變得完全依賴這種產業模式。但這種情況也會衝擊到糧食安全,或者我們所說的糧食主權,這種權力與政治機構完全脫鉤,而且具有脅迫能力,一旦孟山都擁有一切。
 
他們可以剝奪法國的農業自主權,政治可能因此被迫讓步,然後接受基改產品,因為孟山都可以說:「我警告你、如果你不接受我的基改種子,我有辦法在你的國家發動革命,」
 
在這場控制種子的戰爭中,有一個國家被業者用作白老鼠,那就是印度,那場次大陸規模的實驗,已經導致悲劇,過去十年有二十萬破產農民自殺,事情回溯到一九九零年代,印度與國際貨幣基金簽署一項結構調整計畫。交換條件是印度必須美國開放國際貿易,孟山都迅速搶進印度,實驗它的最新發明,一種稱為BT棉的基改棉花,孟山都向印度農民保證收穫大幅增加,農民則舉債購買這種神奇的棉花種子。
 
這好像跟台灣的情況又很像了。
 
但基改棉花並沒有帶來預想中的收成,導致農民的大規模自殺浪潮,其中訪問到一位印度婦女阿嘉的丈夫,就是自殺農民的其中一位,他的丈夫在自己的田把所有希望放在孟山都的棉花上,結果完全沒有豐收還歉收。團隊所在的碧麗乃是印度的中部地區,基改棉花佔所有棉產的九成,為了購買種子,阿嘉的丈夫借了相當於五百美金的錢,這在印度是非常大的金額,收成不好無法還貨款。
 
利息不斷增加,最後阿嘉的丈夫蘇瑞許,就喝了最後剩下的農藥自殺,因為他沒有錢買再買農藥了,蘇瑞許跟數十萬其他印度農民一樣,因為相當於法國兩代玉米的錢而自殺,自殺在這裡是羞辱的行為,因此他們的家人每天都必須背負羞辱。這時候有了女性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就是前面所提的范達娜席娃,她是量子物理學博士,後來成為反抗種子業亂象的象徵,她把種子知識傳授給農民。
 
 
提供種子給農民的席娃。
 
團隊前往席娃在二十五年前在喜馬拉雅山腳下,所成立的一座農場,用來捍衛種子和農民,這時開始播種,有農民及來們附近村莊的農婦,說他要想要種以前品種可繁殖的米,席娃則是無償提供種子,這就是范達娜席娃的抗爭運動精神所在。免費發放種子,為了擴大作業規模,她創設所謂的種子銀行,農民想要他們的品種,因為政府所提供的是公司生產不可更新品種,以及無法收成的品種。
 
她的運動是避免種子消失,造成必須購買孟山都的種子,席娃的銀行擁有630個稻米品種和190個小麥品種,有不少古老品種,都是孟山都設法取得專利權的品種,她們跟他抗爭,迫使他們撒銷專利。
 
范達娜出生在喜馬拉雅的山區,她們家的農場是父母傳給她的,原因在六歲時,尼龍進入印度市場,是種化學的製品,她的母親告訴她,如果這是妳想要的那就買給她,可是要她記得,尼龍裝會讓有錢的生意人,有更多錢買賓士。可是妳手上的紡織品,卻能讓某個貧窮村莊的婦女燒柴升火,煮飯給小朋友吃,妳自己決定,從那天開始,她一直只穿手織衣物,話說這樣的思考能力真的很棒。
 
 
作物的多樣性正在減少。
 
一九七零年代范達娜加入由農民組成的契普克運動,這群人透過抱樹行動抗議森林砍伐,造就她後面的運動力,他們現在反抗的是一種最根本的奴隸制度,種子、農民、社會、政府都被奴役了,都成為那些大公司的奴隸。不過這邊也談到,這些自由作物的收成是遜於公司種子的,農民種植自己的種子,也遭到鄰居異樣的目光與好奇心,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承擔這種自由的代價。
 
這跟在台灣務農不灑農藥肥料除草劑,被人笑是一樣的情況。
 
鏡頭轉到另一名農民身上,他決定在不倚賴工業種子的前提下,靠自己的收成生活,他的秘訣是混合多個不受專利權限制的小麥品種,他的田裡有大約一百個不同品種,每種都有優缺點,他認為多種小麥的組合對病害有各種不同的易感性。這樣就提高了抗病能力,舉例而言,假設田裡某個玉米芯對某種病害易感染,旁邊的玉米芯且有抗病力,這時病原就會設法找另外一支。
 
可是有距離的情況下,病害出現時傳播速度非常慢,所以農田很少大量生病,這名農民生產自己的種子,而且不使用農藥,這樣他就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並使作物完全有機,他用自己的小麥烘焙麵包,直接銷售給地方上的顧客。小小的販售網路,使他得以養活自己,這座農場所有的生產品都獲得轉化運用,大量生產不是壞事,可是變得要依靠銀行、補助和種子產業,反而無法獲利。
 
 
這位農民兼麵包師,試著混種種植天然小麥。
 
這位農民兼麵包師傅保留一塊田地做實驗,在他的自由小麥田當中,有一小塊田種的是目錄裡的一個品種,這種公司品種主要特徵是植株高度相同,另一邊則是傳統品種,制度品種代表的是參與將農藥轉化為加工麵包的獲利過程。自然的植株則是不斷在演化,可以選擇自由及主權,選擇種子基本上是在兩種生活方式間做選擇,我們必須不斷進行這種選擇,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
 
這邊代表的是全部一樣的複製植物,與自然生長完全不相同的傳統作物,任誰看到都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吧。
 
在法國有一個柯柯沛里協會正在對抗跨國企業,他們在二十年間散播自然種子,並完全不管是否等於違法,他們竭力推動種子解放的概念,在法國和歐盟法院已經奮戰八年了,范達娜席娃也是支持他們的其中一人。這個協會栽培沒有登錄在冊的種子,並進行銷售或免費提供,因此種子產業以不公平競爭名義向他們提告,他們剛在歐盟法院訴訟案第一回合中敗訴,協會提出上訴。
 
 
民眾的抗議。
 
並希望透過這場論爭,譴責目前正在布魯塞爾審議的相關法案,跨國企業正在通過法案,透過強制登錄作業達到品種統一,並談到負面的法律後面,也需要正面的法律,農民要保有交換、改良、銷售種子的權利。種子獨裁所引發的風暴中,法國正在核心當中,其他國家也有相同的問題,這問題應該牽扯到很多層面,就是我們是否真的有讓這個世界社會變好,得到改善的機會呢。
 
在布魯塞爾、種子戰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正在發生,歐洲的綠黨正想辦法打個很寂寞的仗,這不會受到主流喜歡,大企業也不會理他們,他們想要讓全世界享有更優質的農業,范達娜席娃受邀演說,要說服議會,種子必須維持全人類共同資產的地位。
 
范達娜席娃:「糧食來自哪裡?誰讓世人有東西吃,今天72%糧食來自小農場,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現在這種種子法律會摧毀那72%,造成世人挨餓,如果世界受到這種法律主宰,以後就沒有糧食了。」歐盟法律的範本是法國法律,歐盟境內銷售的種子,都必須是登記在歐盟目錄中的品種,這是歐盟執委會的決定,目的在於保護種子產業,保護種子產業,那有保護農民嗎。
 
種子統一化有什麼不好的?試著把人代入種子,你就會覺得可怕。
 
執委會的副會長談到歐洲的種子生產是全世界最成功的,他們是全球第一大種子出口地區,歐洲種子的品質也被視為全球第一,我們完全尊重千百年來農民的權利,我們認同他們保有並運用作物種子的權利。但我們也必須找到解決方案,使大量生產的種子能夠成功銷售,這就是我們進行這些立法的原因,我們設法找到折衷方式,折衷方案允許目錄以外的種子交換,但只能在最多十位農民間進行。
 
基本上就是說種子產業不能遭受威脅,但假設一百位農民集合起來買賣自己的作法種子以促進農業生產,他們將不被允許進入市場,法律禁止這件事這種法律通過靠的是一種假象,他們把上帝和撒旦一起賣給你,讓你覺得兩者是平等的,這是一場超級騙局。以上就是綠黨議員所說的,反正就是絕對保障種子企業,沒有談到農民要如何因應種子的問題,也難怪他說的有點難聽了。
 
范達娜席娃:「這個法律的重要性在於代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擇,豐饒與稀有之間的選擇,疾病、毒物與健康之間的選擇。」
 
越來越多民眾站起來反對垃圾食物,這種集體意識促使一些民意代表決定維護種子自由,例如在法國里昂小鎮連續三年向柯柯沛里協會購買,轄區內綠美化所需的所有種子,鎮長嚴正表示不服從種苗,反對將生物進行系統性檔案化與私有化的作法。他們也邀請各界民意代表及政府單位,可惜從沒有人過來,從這邊可以看到,如果你不站出來抗議表示民意,那事情永遠都壓住。
 
 
種子的公民不服從運動。
 
綠黨甚至是想要投動大型公民不服從運動,認為我們應該有意識的違抗法律,分發、交換、播撒種子,然後大聲說我違反法律,讓生命在地球上繁衍,我要求因此受到制裁,這部份應該很多人認為,只要違法就是不對,可是不思考為什麼不對。有合理的、自然就有不合理的,不合理的應該將它設法變成合理的,並不是說它是法它是規則,我們應該不能去更動它,必須完全遵守。
 
團隊最後來到地球北方,一百年來在農業產業化的效應下,75%的農作物種子已經在地表上消失,解除這場農產浩劫的關鍵或許就在,這個距離北極圈一千公里的地方、斯匹茲伯根島,種子從全球各地被送到這裡。這邊就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這是一個建在冰凍山脈內部的前衛儲存中心,它的創設目的在於保存地球上栽種的所有種子,它的大門每年打開四次,貯藏所有種子應變災難。
 
 
這正是種子庫。
 
因為在這些種子的來源地,許多事都可能發生,戰爭、洪水、革命,其實人們不斷失去種子,這些種子被納入獨一無二的收藏內,80萬個不同樣本源自全球五大洲,種子是農民選出來的,但不久後它們可能因為新法律通而被禁止。種子庫的中心以華式零度保存永留後世,種子來自印度、哥倫比亞、泰國甚至北韓,最後一次運到的種子來自戰爭中的敘利亞,只要種子沒有了,他們就會寄回去。
 
這是一艘植物的諾亞方舟,由十九國出資打造而成,但仔細看捐贈者名單,會發現一些我們早就知道的跨國種子公司,杜邦先鋒、先正達、另外還有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和洛克斐勒基金會。洛克斐勒基金會發動綠色革命非洲計畫,破壞了非洲的生物多樣性,比爾蓋茲則提供資金給非洲綠色聯盟AGRA,破壞了非洲的生物多樣性,以及非洲農民的自主能力,先正達則是僅次於孟山都的超大型生技公司。
 
這些機構及業者都造成單一農作及種子壟斷,別指望他們對貯存庫裡的種子做出什麼好事,等於是無視它們的歷史和所作所為,這種手法也經常可以見到,有很多大企業也會使用,製造了很大的破壞,取得別人身上的利益。再施一點小惠,證明他們不是壞人,事實上這無法抹滅他們先前的行為,就像排放污水造成河川污染,再捐點小錢作環保,最後河川要花十年整治及數十億經費。
 
製作團隊也試著模擬,如果兩百年後爆發環境災難會發生什麼事情,而這些種子的保存期限則是不能確定,環保組織的成員表達他的意見是,如果我們把所有種子集中在一個地方,可是沒有定期把它們種在土裡,讓它們保有發芽的能力,種子就失去生命力了。失去生命力的種子只對跨國集團有用,他們可以拿去生產基改種子,而農民需要能夠真正生長的種子,但斯瓦爾巴的種子無法生長。
 
顯然這些種子的目的不在種植,唯一的用處是讓跨國公司進行基因拼接,這些公司正在針對原本就在於種子內的基因組申請專利,基本上他們是在奪取所有種子,這才是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這個維護種子豐富性的美麗概念。難道只是跨國集團用來佔有種子的手段,未來一旦發生環境災難,將只有這些公司能夠取得種子的基因資訊,也就是說,這是另外一種佔取種子的手段變化而已。
 
 
大量噴灑農藥的田地。
 
那些產業開始企圖佔有種子時,將自己稱為生命科學產業,但支持農民保有種子的范達娜認為它們是死亡科學產業,我們不需要化學肥料,不需要農藥,事實上只要給予土壤足夠的養分,並維持生物多樣性,就不必使用化學肥料。土壤擁有的肥度超過任何化學農場,更重要的是天然土壤擁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蜘蛛的蜘蛛網這些生物都在幫我們工作,控制害蟲,我們不需要噴灑毒藥。
 
不需要殺死那麼多蜜蜂。
 
另一場戰爭可能在跨國集團和國家政府間展開,好消息是地球上有十多億農民,這些人如果能集結起來維護種子和人類糧食獨立,就會有希望,這也是警告人類吧,如果人人不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利,那利益將會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這時候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抗議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別有居心啦,抗議當然是為了利益啊,從私人利益到公眾利益都必須包括在裡面,才會讓抗議有了共鳴,形成一股巨大的能源,跳出來為自己為公眾爭取利益,哪有什麼不對。如果每個人都不抗議,甚至是對於社會世界的事情很冷淡,那就會造成少部份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根本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違害到你我他的權利。
 
 
各地民眾反對的聲浪。
 
 
總結:種子戰爭這部紀錄片,不輕易的說出好壞立場,只是用大眾的角度去看待,如果這些技術與關鍵全部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上,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作了很多的假設,也不完全是假設,因為有很多內中所說的事情,早就實現了。從很多國家的人士及組織,做了不同的訪問,以及探訪他們的現況,確實有很多人事物,是我們每天都會用到,卻往往忽略它的東西,就像種子。
 
PS:從種子種出來的作物,每天都要吃。
 
 
某些人眼中的孟山都與跨國種子公司。
 
感想:聽說電玩遊戲的反派組織雨傘公司,就是以孟山都Monsanto為原型,不過沒有得到證實就對了,也有可能是有些人,把他們對於孟山都的想法,投射到了孟山都的身上,話說以孟山者的行為,會有如此想法也不奇怪。
 
但除了孟山都也有很多跨國公司,他們發展的越加茂盛,就代表有很多種子以及生技上的技術,被他們掌握住,而且不得跟他人分享,種子就是最好的例子,要是以後人類的作物都不能育種的話,只能種一次就收成完畢的話。
 
那我們的性命不等於掌握在他人的手上,而且不要以為這些離台灣很遠,有很多農業相關商品,包括基改作物與農藥之類的,跨國公司如孟山都、杜邦與先正達早就進入台灣很久了,然而台灣對農業的不重視度,也真的令人傻眼。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種子戰爭 The Seeds War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