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契直升機在前陣子可以說是引起一波驚濤駭浪,製造了無限多的話題,也讓世人知道原來阿帕契的作戰能力是很強大的,可這是負面效果的另一波宣傳,原因想必大家都知情,也不用多加詳細的去描述了,反正是是非非早有認定。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國家地理頻道的紀綠片,超級工廠系列Mega Factories阿帕契直升機Apache Helicopter的特輯,將深入製造的工廠裡面,了解這一切的過程。

 
 
 
 
 
其實軍事用品與相關設備,一般人是接觸不到的,唯有特定人士才能使用,所以都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就像沒有開槍打靶射擊過,永遠也無法體驗到這種感覺,也不會知道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奧妙,所以超級工廠系列,真的滿足了市井小民的好奇心。可能一輩子看不到,卻能透鏡頭畫面來了解,雖說沒有親自接觸那麼震撼,但還是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無法了解的遺憾,不是每個人都能進去的。
 
 
 
 
 
 
 
 
 
 
 
 
 
圖片資料來自國家地理頻道:
 
這是國家地理頻道所製作的系列節目,超級工廠Megafactories,主要是介紹全世界各式各樣的製造行業,包括重工業以及不為人熟知的輕工業,也有的是電腦遊戲的公司,此節目展現了世界各地工廠的內部運作,每一集都集中展現某一種機械產品的製造過程。從公司的總裁老闆,到底下的員工技師,甚至是運作的網絡,極少在鏡頭前面曝光的人力資源及製造裝備,感受現代化先進工業的氛圍。
 
 
 
 
 
 
 
 
以上資料來自報章雜誌網站以及訪問。
以下完整分享裡面的內容,並加入自己的感想:
 
 
 
 
 
 
 
 
這是世上最先進的直昇機之一阿帕契,它被設計出來唯一的目標就是,找出敵人並且殲滅,也是全世界速度最快,行跡最隱密的攻擊直升機。
 
 
 
亞利桑那州美沙的波音阿帕契工廠,這座十八萬六千平方公尺的研究與製造生產中心,相當於七個城市街區的面積,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太陽谷,西南部提供寬廣的開放空間,一年到頭都是飛行的好天氣,鮮少有攝影機進入拍攝。美沙的工作人員一年要生產四十架阿帕契,這種高科技直升機目前有一千三百架在世界各地作戰,每一架都是這裡打造,完全手工,這裡不用機器人,所有零件都是手工具。
 
 
現場的組裝線。
 
 
徒手裝配而成,彷彿在重型機車或汽車修車庫,工作人員要進去狹窄的空間,蜷縮在裡面加裝零件,八噸重的直升機有很多零件,都不是機器人可以裝配的,要鑽進裡面旋上螺帽和螺絲釘。要組裝阿帕契的一百六十名員工,都很清楚他們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飛行員的安全,阿帕契是攻擊直昇機,要做到其他直升機做不到的事,要耐得住敵軍的地面炮火攻擊,速度要夠快才能發動閃電攻擊。
 
 
製造前的電腦模擬。
 
 
動作要敏捷才能逃離,要像刺客一樣匿跡,配備致命火力和尖端科技,完全軍備的制造過程由此而始,從骨架開始,每個月會送來多達六副的骨架,美沙的工作人員很快就會裝好阿帕契直升機所需要的零件。要有兩具強力的引擎,總共是三千六百匹馬力,地獄火飛彈能從八公里外穿透五公分厚的裝甲,鏈砲、還有超敏感的瞄准系統,以及最新科技的雷達,等到完成出產的時候,阿帕契將超過八噸重。
 
 
工作人員的手工組裝。
 
 
阿帕契在工廠裡要通過十五站,要經過三個月,空機身骨架才會離開工廠,並且投身戰鬥,對阿帕契直升機這種戰鬥用的要求,可回溯到一九七零年代,這是對越戰直升機缺點的反應,休伊直升機是人員運輸機,不是武裝直升機。而且只能在日間飛行,很容易成為地面炮火的目標,從一九五九年到一九七五年,有五千多架休伊直升機在越戰期間遭到擊落,損失將近五千條人命,等到越戰結束後。
 
美軍知道戰機需要改良新概念,攻擊直升機、專為裝載武器而設計,日夜皆可飛行突襲敵軍的戰機,不畏惡劣的天候條件,還要耐得住敵軍的炮火,製造出這麼完美的直升機,是波音工廠員工的要面臨的挑戰。首先就是幫阿帕契裝上堅固的外殼,裝甲是阿帕契這種低空飛行攻擊直升機的必備要件,所以工廠內的前五站都是裝甲零件裝配,安裝阿帕契的高科技裝甲,始於非常低科技的過程。
 
 
鉚釘是工作人員一個一個釘上去的。
 
工作人員稱之為打鉚釘,數以千計的鉚釘,阿帕契的金屬外殼各部刀都是用鉚釘接合,鉚釘用得越多,機身就越強韌,外殼是以輕量的鋁板組成的,這樣能使阿帕契飛得更飛,操控起來也更容易,等到前面兩步完成,阿帕契要準備覆上裝甲了。為了盡量讓阿帕契完全防彈,工作人員要加強直升機的外殼,燃料箱部分的外殼尤其重要,只要這個部分中彈,整架阿帕契就會在空中起火,但工廠的工作人員研發出保護。
 
阿帕契及其飛行員的好方法,工作人員在機身的內部塗上三層防彈和隔絕其他投射物的保護層,看似包裝新電器外面的東西,其實是一種特制的材料,名為防彈泡沫塑料,若有投射物撞擊飛機的外殼,在通過含有好幾層玻璃的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塑料時。能量就會被慢慢得吸收,這是事先切割好再拼湊上去的,就好像拼圖一樣,下一層則是在防彈泡沫塑料外塗特制樹脂,這種樹脂填充物能在阿帕契的燃料箱。
 
 
有很多個工作站,都是靠人力推動。
 
 
受到撞擊時隔絕可能助長火勢的氣囊,就像是防彈紙板一樣,然後趁著樹脂還未乾,工作人員要再覆上最後一層防彈材料,比鋼鐵更堅韌五倍的人造纖維,名為克維拉,也是用來製造防彈背心的材料,加裝這層裝甲是費力耗時的事,而且化學物質的氣味嗆鼻。這樣的三層防護,包裏著阿帕契的整個機腹,這層裝甲非常厚,飛行員用來當盾牌,飛行員知道自己被瞄準會選擇把機腹朝向敵軍的炮火。
 
但即使有了這些保護,阿帕契還是有弱點,兩個主要的燃料箱裝滿一千四百公升的高辛烷值燃料,只要被炮彈打穿裝甲機身,阿帕契就可能起火燃燒,因此阿帕契還有一個保護層在中彈時可避免燃料箱爆炸。用來製造燃料箱的橡膠,含有一種特殊的自動封閉劑,例如中彈的時候,自動封閉劑就會密封燃料箱,在機身有了裝甲之後,工作人員就安裝橡膠燃料箱,將大燃料箱塞進一個小空間裡。
 
 
產線是一個接著一個。
 
需要動用很多助力,例如滑石粉當成潤滑劑,要確定裡面沒有任何異物,由工作人員親自將燃料箱壓縮塞在燃料室,就在燃料箱上方有其他工作在安裝飛行員的保護措施,將駕駛艙改造成一個固若金湯的艙,就連座椅都有層層保護。正副駕駛的座椅都是完全用克維拉纖維製成的,不管從任何角度都能防彈,除了從上近四十五度角的扇形,駕駛艙的玻璃多半是防彈的,分開正副駕駛的隔板也不例外。
 
厚度大約是一又四分之三吋,駕駛艙可耐受23公厘口徑槍炮的直接攻擊,即使阿帕契受到重創,駕駛員需要急速逃離,他們也能辦得到。爆炸索能引爆小型炸藥裝置,這是以防萬一駕駛員要迅速逃生,在機艙門又打不開的時候,他們可以拉內中的把手,炸開側面的窗戶,多年研研才發現這項飛行員保護措施在火線中有多好用,阿帕契從一九八三年開始生產,但初次實戰測試是一九九一年,波灣戰爭剛爆發的時候。
 
阿帕契通過了戰爭的考驗,上前線作戰、進入火線。
 
 
當裝甲裝好,阿帕契會進入到下一站,每架直升機在工廠內的各站,都要待將近三天的時間,他們稱之為脈動式配線,這表示生產線上的每架阿帕契都要同時移往下一站,直升機的移動沒有高科技可言,沒有輸送帶也沒有卡車,純靠人力。阿帕契已經建造夠堅韌,現在準備要再加強另一項特點,那就是速度,在面對敵軍地面炮火的同時迅速得出入火線,阿帕契可以在4.6秒內,時速從0加速到60。
 
但阿帕契重達八噸,所以需要更強力的引擎,進入到下一站裝填引擎,阿帕契的引擎超過一千八百匹馬力,和紫油火車頭相去無幾,使用的是滑輪軸引擎,常用於坦克、火車、船,其他直升機如黑鷹。基本引擎是奇異公司生產製造,但波音工作人員要加裝燃料管和外部接線等零件,接著由吊臂吊起兩百公斤重的引擎就定位,安裝過程簡單,設計上引擎和機會只有三個接合點,這樣戰地技工才能在。
 
短短的三、四十分鐘內更換。
 
引擎與燃料箱。
 
阿帕契有兩具引擎,驅動320公里的最高時速,兩具引擎要相隔兩公尺以上,分別位於機身的兩側,但這兩具引擎不只供加速之用,一具引擎是備用品,另一具引擎損壞時就派上用場,只要駕駛艙控制得當,就算損失一具引擎還是能安全飛回。但這麼大的馬力是要付出代價的,強力引擎讓機身變得很熱,也就是敵軍熱導彈完全的目標,於是工作人員想出了解決辦法,使用特殊設計的熱抑制系統。
 
 
工作人員的討論組裝過程。
 
細節部分是軍事機密,反正就是能讓引擎排出的熱氣混合直升機周圍流動的冷空氣,排氣管的三十尺內熱度跟吹風機差不多,這表示熱導彈比較不可能搜尋到阿帕契之後予以擊落,更厲害的是若一具引擎著火,百葉片會自動關閉,阻隔空氣流入助長引擎的火勢。建造一架阿帕契需要許多零件,工廠的配送中心貯存量逾百萬,裝配大機器卻只有少數工人,每天二十四小時分類阿帕契零件,協助分取和包裝。
 
電腦從十萬箱中挑選零件,再配工作人員挑選零件到裝配線上的各工作站,他們希望生產的工作人員就像外科醫生,只要伸手就可以拿到零件。在將近二十五天的時間內,工作人員安裝了動力與防護,但攻擊直升機的首要任務就是攻擊,工作人員會給直升機加裝武器,阿帕契有三套主要的武器系統,地獄火飛彈、能從八公里外穿透五公分厚的坦克裝甲,各自可發射十九枚火箭彈的海神火箭。
 
當飛行員要瞄準更近的目標時就使用機炮。
 
 
這就是阿帕契的電腦,雖然很像電池。
 
機炮使用的是三十公厘鏈炮,這種武器的致命射程可達將近一公里半之遠,機關槍能發射一千兩百發子彈,發射速度為一分鐘六百發以上,駕駛員扣扳機能發射十幾二十發子彈,五十發六十發,或是清空整個彈匣。技工把鏈炮裝在阿帕契的機腹上,然後接上紅外線感應器,和傳資料給駕駛員的特殊攝影機,不管駕駛員看向哪裡,機關槍的槍管都會跟著移動,駕駛員只要描準內中的十字,扣上扳機就能射擊。
 
 
巨大的藍色機器。
 
接著工作人員要加裝尖端科技,波灣戰爭後美軍發現阿帕契有落伍的危機,阿帕契缺乏與地面部隊分享資訊的現代電腦系統,因此從一九九零年代初期開始淘汰了一千兩百個類似開關、儀表盤和操縱桿,取而代的是完全數位化的駕駛艙。配備新型電腦以及瞄準、雷達和夜視用螢幕,這些高科技的配線很多,所以要先從基本的步驟開始,就是裝置配線的隔間,要裝置這些需要靠著藍色的巨大機器。
 
 
這個設備能夠懸吊在空中。
 
藍色巨人要幫忙鑽孔,用來栓螺絲釘、固定支撐架、托住連接到起落架的航電艙,藍色巨人能保證每架阿帕契的位置一模一樣,做到完全零誤差,誤差不能超過千分之一,這個機器會飄浮在空氣中,工作不用吊臂就可讓機器就定位置。航電艙看似車庫的金屬櫃,但卻是舉足輕重,因為控制機上所有系統的配線多半都在這裡面,配線長達十三公里,阿帕契上有一千五百個接合點,就是配線連接在一起的地方。
 
 
組裝中的阿帕契。
 
要如何清楚他們都正常運作?每一條都要經過測試,阿帕契的配線長達十三公里,一定要測試有沒有電力故障,所有配線都要接通電流,電腦檢查哪一條線出問題,顯示出電線上標示的編號,接著工作人員在數千條電線中,找出有問題的電線予以更換。接好所有的配線要花四個小時,測試配線卻只要花二十五分鐘,在一萬六千個測試點當中,每架至少有二十五至三十個錯誤,他們需要完全抓出。
 
配線通過測試之後,阿帕契就要開始準備當地面部隊的空中監視器了,成為戰場上最神秘最令敵軍望而生畏的戰機。
 
 
每一個部分都有自己的組裝站。
 
機鼻炮塔的瞄準系統配備了影像攝影機望遠鏡和夜視感應器,以及功能超強的雷達系統裝置在主旋翼上,安裝這些需要精確的準備工作,首先、工作人員要在兩側的航電艙各安裝三部電腦,和引擎一樣都有備用的,其中一部損壞時,其他電腦會繼續運作,處理駕駛艙內螢幕的所有資料。在前方、工作人員準備駕駛艙和機鼻清除所謂的FOD(異物碎片),他們先清理表面,確定螺絲都排列整齊。
 
再在駕駛艙內安裝電子顯示器,最後在吊臂的協助之下,工作人員導引阿帕契的超敏感機鼻就定位,阿帕契是用機鼻來看的,內高性能的瞄準系統,可讓駕駛員的視角往前達到十九公里以上,整座炮塔能向兩側轉一百二十度。上層砲塔有攝影機和望遠鏡供炮手使用,適合日間使用,但在底部有樣工具讓阿帕契佔盡優勢,那就是夜視感應器,可借此在漆黑的夜晚搜尋和攻擊敵軍,就像大白天一樣容易。
 
 
數位化的儀表盤。
 
駕駛員用攝影機和感應器從內含兩公分半電視螢幕的接目鏡看到影像,他們從接目鏡取得各種資訊,飛行環境的熱影像、飛行速度、高度、方位、以及目標。最新的阿帕契還有一種功能更強的工具,那就是長弓雷達,在戰場上空這種雷達可掃描空中三百六十度範圍內的物體,和地面二百七十度圍內的物體,長弓雷達可分析接近的物體是坦克、卡車、或飛機,甚至能分辦是敵是友,只要比對雷達資料和資料庫即可。
 
因為半球狀的長弓雷達,阿帕契可以躲起來臥底不被發現,掃視周遭的狀況,阿帕契可以發射飛彈,然後迅速的逃走,敵軍完全不知道他的存在。
 
 
工作人員需要仔細的比對。
 
阿帕契接著要裝備能讓它飛行的機翼,工作用十噸重的吊臂將阿帕契的尾翼抬到定位,三公尺高的建築支撐著尾旋翼,沒有了尾旋翼直升機就會原地打轉,尾旋翼是反作用力,飛行員是以增減尾旋翼的動作來操控直升機。但旋翼的聲音太大了,攻擊直升機就是要潛近敵軍,不能讓旋翼的噪音洩了底,解決方法就是不給阿帕契安裝尋常的單一直式尾旋翼,而是十字形交叉的雙旋翼,旋翼傾斜的角度不同。
 
好讓每根旋翼的噪音互相抵消,這樣一來兩個旋翼就比一個更安靜了。
 
 
每個工作人員都有其負責的部分。
 
 
接著要安裝最後一個主零件、主旋翼,主旋翼的槳葉旋轉能讓阿帕契在空中停留,主旋翼只有二百七十多公斤重,阿帕契的整體重約七千兩百公斤,於是主旋翼要夠堅韌才能承載二十五倍的重要。大部分直升機無法做特技動作,機身承受的壓力會引發振顫,導致整架直升機四分五裂,阿帕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固定式桅旋轉軸輪轂,工作人員將旋翼裝置在轂上,用四個V形支架固定在直升機上面。
 
只要四根螺絲就能固定輪轂和旋翼了,驅動旋翼的主動軸穿過輪轂,所以吸收飛行動作產生的張力的是輪轂,而不是主動軸或變速箱,這樣就能減緩振動了,輪轂讓阿帕契得以俯衝、翻滾、或急轉彎,也不會有任何危險。
 
 
即使是軍中的技師也好修理的設計。
 
阿帕契在二零零一年證明了其操控靈活度和堅韌性,當時美軍是在阿富汗戰鬥,在一次任務中一顆火箭推進榴彈,擊中了阿帕契的變速箱,駕駛停下讓另外一名駕駛往變速箱倒進油,再駕駛半小時回到基地,順便降落,降落時變速箱裡半滴油也沒有。阿帕契在設計上就是可以不用油飛行半小時,這段時間足以供飛行員逃生,這麼說會把阿帕契駕駛到墜落的人,不就是……那個怎麼說呢,不說了。
 
 
工作人員組裝旋翼。
 
二十年餘年的阿帕契設計都是一樣的,從同一工廠出來,但阿帕契還需要最後一項要件,推到太陽底下,加裝讓阿帕契升空的最後一個零組件,一個超過六萬三千歐元的旋翼,每片旋翼都是六公尺長。在飛行的時候,阿帕契的旋翼轉速是每分鐘一千兩百轉以上,提供阿帕契所需的升力,還需要夠耐用,才能承受砲火的攻擊,因此旋翼是鈦金屬做的,前緣則是不鏽鋼的材質,鈦金屬跟鋼鐵一樣堅硬。
 
 
能夠做出各種特技的阿帕契。
 
但重量只有鋼鐵的一半,而且不會腐蝕,還能承受極端的冷和熱,旋翼有蜂巢狀的核心布滿層層的合成纖維,可以承受一次又一次的撞擊也不會裂開,子彈還可以直接穿透過去,連駕駛員也不知合成纖維,還可以直接穿透過去,連駕駛員都不知道會中彈。裝置旋翼只需要三十分鐘,卻需要熟練的工作人員。
 
完成前的最後測試。
 
每架阿帕契在正式出廠前,都要經過長期的檢查,飛行員和技工要平衡旋翼確定旋轉起來完全正常,讓引擎全力運轉,測試機上所有系統,升空前進行路面測試避免風險,再由他們廠內的試飛員進行飛行測試。進行各項的飛行動作後才算及格,包括倒退、盤旋、旋轉,飛行員還要進行極限測試,飛行從一公里到十公里百公里,三個月內完成這架攻擊用的直升機阿帕契,完全是用純人力手工完成。
 
 
 
阿帕契帶給敵人的威脅。
 
 
題外話(跟超級工廠無關),阿帕契雖然是軍事用的武器,不過到了台灣卻昇華成另外一種藝術般的存在,透過我們的偉大國軍上面一體,共同營造出權貴一體的欣欣向榮,讓阿帕契變成擁有人性的存在,由我們的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鐵之紀律的概念,我們了解到阿帕契不只是殺戮與血腥的,還可以有著不同的面向,從嘻笑怒罵到笑罵由人,領導出我們國軍跟以往相同的個性。
 
PS:美沙工廠製造阿帕契的工作人員共一百六十人。
 
 
完成後的飛行模樣。
 
 
總結:超級工廠系統一如往常的,能夠給觀看的人得到很多新奇的知識,或許在某些人眼中這是很平凡的事情,可是在外人眼中卻是很難接觸到的環境,我們生活中,甚至是生活中用不到的機器與物品,都是經過繁瑣的製造過程後才完成的。尤其是些尖端科技物品,所需要製造研發的過程就越多,如同阿帕契都是用科技的設計加上人工的方式組裝,多方面缺一不可,要是缺少其中一個要件,就無法完成。
 
 
雖是手工,也要依靠高科技。
 
 
感想:阿帕契雖然是個很精良的武器設備,可是也需要好的駕駛員與懂得武器的指揮官,俗話說不怕神一般的敵人,只怕豬一般的隊友,若是用很零零落落的觀念,去看待這些現代兵器的話,那遲早都會出事。
 
說到阿帕契相關的事件,在我國也算是知名度大開,先不論好壞,但可以看到先進的武器也要配上先進的觀念才可以,沒有先進的觀念,再配任何強大的武器都是白廢,智慧才是讓武器得以發揮的最重要條件。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