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餓的時候最怕什麼,當然就是美食節目啦,又或是宵夜時段,就會忍不住誘惑,想要去吃東西,但又深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腹三層非一日之饞,吃下去會胖會腫會肥,但面對食慾只能夠誠實的面對一切,俗話說的好,吃飽是為了有力氣減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國家地理頻道的系列節目街頭餐車美食秀Eat Street,讓我們可以很輕鬆進入屬於餐車們的美食世界裡,並且食慾大開。

 
 
 
 
說到美食,無論是男女老幼都可以談個半天,因為吃喝玩樂,吃跟喝正是佔了人類需求最重要的一環,沒有吃的話就會肚子餓,最後會餓死,所以食的方面永遠是不會退流行的,其他方面則是有起有退。說到街邊美食,在亞洲的話就會想到路邊攤還有夜市,在北美洲由餐車取代路邊攤,成為他們的平民文化之一,你不用特地打扮的正式,或是注意禮貌,只要買了拿起來,吃了就對不用考慮。
 
 
 
圖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主持人詹姆斯康寧漢james cunningham將帶各位觀眾走遍全美的美味餐車,並且了解每一個餐車為什麼成立,及推出餐點的秘辛,還有採訪每一個餐車主事者,他們內心的想法,生活故事背景等等的全方面了解。他所探訪的每一座城市裡面皆有不同類型的餐車,他們受歡迎的原因,充滿了濃厚的在地風情,並且快速帶我們了解美味在什麼地方,是何種料理誘惑了人心,這就是街頭餐車美食秀Eat Street。
 
地點並不限在美國,也有英國加拿大等地。
 
 
 
 
 
以上資料來自報章雜誌網站以及訪問。
以下完整分享裡面的內容,並加入自己的感想:
 
 
 
 
 
 
 
 
 
 
 
不太喜歡由主持人說好吃的節目。
 
節目的流程是由主持人詹姆斯康寧漢james cunningham出來做個開場,接著通常手上拿著新鮮的餐車美食,述說今天的節目主題是什麼,就開始把餐車推出來,並且大吃一場,由餐車主人開始煮給製作小組們。每一集的節目都會前進一個特定地區,專門介紹當地流行的美食,把當地人最喜歡吃的餐車給一網打盡,或者是他們特有的文化食物以及家常菜,也有一些外國裔的美國人在當地製作的異國美食。
 
 
排隊不一定好吃,但可以試試。
 
每個餐車的烹飪者可以說是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所以你能找到不同國家、不同背景、不同身分、不同性別、不同年紀、不同職業、不同專長、不同興趣的人,面對這個差異,自然出現的料理手法跟料理方式,還有食材與烹調習慣,都會不同。還有所謂的主題餐車,就是他們的料理是某個國家的代表,還有料理的手法是特別的,食物的使用都是某個特定食材,就算是同一種料理也能有千萬種變化。
 
又是一道油膩膩。
 
美洲人跟歐洲人吃的東西又不一樣,而亞洲跟歐洲美洲又有很大的差異,看美國人吃的食物,也不難想像他們的肥胖問題,佔了他們社會一個很重要的疾病上,當然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問題,就是飲食逐漸西化的現在,越來越多的肥胖者出現。說到這裡好像很可怕,但有基本的運動習慣加上生活作息,才是避免健康問題的基本,另外當然就是吃了,一天三餐佔了人類多重要的部分,吃之前要考慮自己的健康狀況。
 
 
連女士都不注意形象了。
 
買完餐車的食物,自然就是當地大口大口的啃食下去,不用管任何的禮儀,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吃相,完完全全沉膩在食物之中,這跟買完吃的東西邊走邊吃很像,你明明知道回去再坐下來吃,才是最好的方法,卻忍不住馬上吃了起來。也不用怕吃不飽,因為餐車的食物向來都是以份量取勝,不怕你吃不飽,只怕你吃不完,所以要點餐之前要考慮一個最重要的議題,就是自己真的很餓,可全部吃完嗎。
 
 
餐車的塗鴉除了個人風格也有代表食物的意義。
 
餐車的裝飾都是很誇張虛飾,幾乎是把街頭的塗鴉風格擺在上面,也有很多抽象的圖案跟知名的藝術家們的創作,所以餐車的外表張牙舞爪,充滿了生命力與愛現的想法,你能在第一眼看到就知道這個餐車的意圖,又或是弄不清他們的想法,這也算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餐車除了車上的廚房外,還可以增添另外的設備,來讓消費的顧客得到樂趣,這些都是宣傳的效果,還得到一定的互動需求。
 
 
有趣的餐車。
 
餐車的模樣可以說是千奇百怪,因為比起餐廳更加省錢及容易裝潢,特別可以在上面發擇私人的創意,基本上是想畫什麼就畫什麼,你能見到千奇百怪的圖案,還有誇張到正常人會一直注視的裝飾品,也可以說是塗的上去掛的上去,就能成為餐車的外表。也跟販賣的商品與主題性做了一個連結,燒烤就是火跟紅色,只賣素食就會有綠色等蔬菜的圖案,還有人物跟動物,尤其是專賣一種肉類的。
 
美式漢堡是很厚的。
 
 
有注意美國娛樂的人,又或是看筆者所寫相關文章的人,都會知道美國料理,就是大份量加上超多高熱量的食材,例如起士、肉類、麵包、蔬菜、醬料,什麼都要漫出來,不只是簡單的滿出來這麼簡單,他們的普通份量,等於是我們的特大份量。所以隨便一個餐點都能讓你吃到很飽,就算是點心也有飽足感,這就是他們的習慣,起士要加到流出來,肉類要多到麵包夾不起來,醬料要像岩漿噴出來。
 
 
咬一口的斷面秀。
 
漢堡,相信有人把台式漢堡跟美式漢堡做了一個比較,其實台式真的改良過,並且根本不相信,台式漢堡,每個早餐店都有賣,大概是一片肉配上煎蛋,一些蔬菜跟美乃滋,淋上蕃茄醬跟胡椒粉,份量也不會很大,速食店更是經典的小。美式漢堡除了一些特別的店家才會去加,大部分都是只有肉類跟少許的蔬菜,淋上起士醬或配上一片起士,特別強調肉類是烤肉跟炸肉還有煎肉等等,醬料也有起士醬。
 
烤肉醬、辣醬,特調醬汁等等,醬料多半也是萬惡的源頭,因為這些醬料裡面加的東西,可說是多到不行,有可能是用肉汁製作再加上肉浸泡,再把大把大把的起士給進去,你沒有聽錯,除了在肉上面加上起士,還要在醬汁裡面再加一次。這就是所謂的加倍起士,還可以再灑上起士的碎片,這就是三重起士(可不是台灣的三重),肉裡面也有起士,還可以額外再沾起士,就差泡澡沒有用起士泡了。
 
 
加了什麼不用解釋,因為太多了。
 
三明治就是用兩片土司夾住餡料,跟漢堡很類似的是都是用麵包夾住餡料,但美式的三明治也有一種特色,就是他們其中一種的三明治,有很多都是直接夾肉,什麼都不加,肉是直接沾了醬汁,就直接用土司夾住,肉食者會大呼過癮。還有一點忘記說的就是,我們習慣都把薯條放在外面吃,美式版本,除了淋上起士醬,還加了薯條在裡面,除了雙重肉雙重起士,還雙重澱粉類攻擊,攻擊到你的體重飆高。
 
熱狗,這大概是台灣比較不常見的食物之一(比起漢堡跟三明治,筆者是比較喜歡吃熱狗的),這就是比較純粹的美式食物,熱狗中的臘腸則是歐洲普遍的食品,長條麵包加上一整條的臘腸,淋上所謂的辣豆醬,也有的是用特調醬汁。還可以加上芥末醬配上酸黃瓜,醬汁一定要加到還沒有吃下去,就會滴出來的程度,就跟其他的主食一樣,可以有千百種的變化,完全沒有限制,就是它們的魅力。
 
 
捲餅雖然健康,但美國版本的不太健康。
 
捲餅,這是墨西哥的代表食物無誤,不過在鄰國老美非常流行,相較於漢堡三明治熱狗等主餐食物,捲餅真的健康許多,為什麼這麼說呢,墨西哥捲餅的醬料與配料都是大量的蔬菜製作,光是莎莎醬有洋蔥檸檬蒜頭香菜蕃茄等蔬菜。酪梨醬也加了大量的蔬菜進去,還要額外把一堆蔬菜也包起來,由玉米粉製作的餅皮,把肉一起包進去,有加了檸檬跟其他香味強烈的蔬菜豆類,所以吃起來清爽又飽足。
 
薯條基本的吃法是加點蕃茄醬,在馬鈴薯炸過灑一點鹽巴沾蕃茄醬,只要有速食就有薯條存在,大概跟有麥可貝就有爆炸、有小賈斯汀就會有噓聲、有尼可拉斯凱吉京就有爛片一樣百搭,幾乎是跟他們共同出現的搭檔。薯條還能有什麼吃法,高熱量就是要起士啊不然要加什麼,淋上起士醬,還能夠淋上起士跟肉醬,讓蛋白質跟澱粉在你們的身體中產生一種戀愛般的懈逅,變成名為肥胖的浪漫。
 
 
肉裡面包肉再包肉。
 
油炸物,在美國什麼都能油炸,他們的油炸方式比起我們可以說是不惶多讓,無論是什麼都能炸,從蔬菜肉類到麵包,只要他們想的出來都能油炸,就連米飯都是油炸的,搞不好連甜點都能油炸,也就是說,一餐的前菜主菜甜點,再配上一杯奶昔,熱量又是破表。最經典的莫過有肥肉的培根包上厚麵糊再下去炸,等於是吸收雙重的肥油,比起單純的炸熱狗,邪惡的程度就像是撒旦誘惑人類破戒。
 
若說到油炸,他們對於油炸的堅持與喜好,有種莫名的吸引力。
 
 
烤肉,美式有種製作方法又是不同,其他國家都是直接烤完就吃,這種烹調方式就是用溫火烤肉,烤數個小時以上,有的甚至是十小時,烤到輕輕一撕就掉落,外表則是呈現漆黑的狀態,裡面則是多汁柔軟,再配上肉汁,簡直是天作之合。說到烤肉就是人類最原始的食用方法,自從有火開始就有烤肉,所以我們不能離開這種料理方法,烤肉也有千百種派系與國家經驗,很難出現相同的料理方法。
 
 
糖不用錢的美國甜點。
 
甜點,美國的甜點是一種消滅人類的武器,喪心病狂到了極點,甜點本身就有加了很多的糖,還需要額外再灑糖粉,跟奶油之類的糖份,有需求的話還可以淋上由糖製成的醬汁,光是看到就整個糖尿病發作,內臟脂肪累積啦。喝加糖的飲料配甜點,好像是種現代人很普遍的飲食習慣,不過奉勸一句,吃太多的糖等於吸毒,會讓人太過有精神,但、太多的蛋白質跟澱粉,也有各自的疾病產生就是了。
 
 
起士起士!!!
 
起士、為什麼起士要特地獨立出來介紹,它只是一種配料,這真的不用太過說明,因為美國的料理比歐洲各國的料理更加喪心病狂(笑),別的國家都只是把起士當成一種醬料跟增添食物風味的食材,也有單獨吃起士的習慣。但美國你就能看到的地方,都會把起士加進去,肉類會加起士,醬料會加起士,配菜還加起士,起士簡直無所不在,加到比你小時候你媽媽要求你吃下去的食物,還會多上幾倍。
 
 
料一定要滿出來,正是美式漢堡的精髓。
 
 
吃美國料理有一個特性就是汁液跟份量,你吃了之後一定會掉出來,弄得你滿手滿嘴都是,還會掉下來弄髒你的衣袖跟褲子,所以吃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先要舖上圍巾等物,才能避免全身都是醬料食物。為什麼要吃到這麼痛苦呢,想必各位在吃速食時都想要醬料多一點,這樣真的比較好吃,於是就給你多到漫出來的醬汁,要你沾到天涯海角,一醬還有一醬醬,醬到最高點,心中有醬醬。
 
所以我說那個醬汁呢?
 
甜鹹衝突的料理。
 
料理的組合看似簡單,卻有千百種變化,因為要販賣的食物,就必須不能在製作過程非常困難,又或是在製程上有很多手續,可是又不能減低食物的美味,有些又不能省略掉,所以要調整全部的過程,就會讓餐車廚師需要動一定的腦筋,與時間在搭配上。最奇特的組合就是鹹甜融合的料理,花生醬配炸雞漢堡之類的食物,照理說兩者不應該在一起,配起來又有種奇特的衝突感,吃起來也不噁心。
 
 
一道通心麵起士加了多少。
 
事實上、世界中最不健康的食物都出現在美國當中,不只限制在餐車之內,拿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擁有肥美油脂的培根,大家都知道它會釋出很多的油脂,大部分都選擇用煎烤的方式食用,但有種最邪惡的方法就是,會使人心臟病發的油炸。會、就是培根去捲東西或是單獨油炸,還要沾厚厚一層麵糊,最後再淋上加了起士的肉醬,熱量早就破表,這樣吃根本是自殺的行為,天底下沒有一個醫生會推薦的。
 
 
不健康但好吃。
 
基本上會出來開餐車的人,他們的個性跟想法都非常的獨特,擁有獨立思考的特質,並且有創意,不喜歡受到傳統的拘束,不然也不會用一些創新料理挑戰大眾的味蕾,但餐車這門生意將會受到很多的考驗,要面對的挑戰可堪比餐廳。把各式料理融合在一起,或是不同的食材與想法,全部想了進去,沒有受到限制,只要廚師想的出來,客人願意消費的話,就會成為餐車美食,天馬行空毫無距離。
 
 
超級起士。
 
餐車比起餐廳擁有不同的親和力,因為他們是直接跟民眾接觸,並不是用裝潢跟頭銜等因素吸引人上門,幾乎就只是到餐車前面,然後點餐說要吃什麼,餐車就會直接製作給你,看的到製作過程與食材,不用經過多道手續,還可以互動。由熱愛料理的人來製作販售料理,這當然是餐車流行的主要原因,如果自己都不喜歡吃,那製作出來的料理,自然也沒有人想要去吃,這可是很簡單的道理。
 
開餐車的專業廚師及業餘廚師有很多都是因為自己喜歡吃,還有相當喜歡料理,所以親自下去料理,不假手於他人,這跟餐廳有很大的不同,那些一大堆的要求都不存在,餐車只要好吃便宜方便帶著走,基本就沒有人太過計較其他的細節。計較細節的人自然就不會去餐車買食物來吃,只想要快速享受美食,不管其他問題的人,自然就會前去餐車消費,點自己想要吃的,並不是被其他人所左右。
 
也有這種獨特的創意料理。
 
餐車最有趣的就是各國料理都在其中,因為門檻很低,只要有車加上行動廚房即可開業,你可能吃到亞洲料理歐洲料理非洲料理美洲料理等等,全世界的料理都有,但到了別的國家自然就會改變它們的原貌,適合當地人的口味。每一個國家的料理方式,食材的選擇,還有調味料,跟不同的食材,往往會發現只是很簡單的變化,口味竟然是完全不同,就算是同種料理,也許是不同人烹調,就會不同。
 
 
 
美式料理給人的印象。
 
很多人對於美國料理的印象,就是滿滿的起士與肉夾著麵包吃下去,雖說美式料理是以肉為大宗,但其實吃素的人也不少,他們的吃素的原因千百種,從宗教健康跟習慣,歐美的素食者大多不喜歡豆類製作的食品,而是喜歡直接吃豆類。豆類食物除了在歐美很流行外,在中東也是個類似主食外的副主食,除了直接吃,還能夠把豆子打成豆泥,跟能跟其他食物搭配,除了蛋類這是一個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印象第二。
 
這個節目的節奏快到不像話的地步,有很多美食節目很喜歡把一個鏡頭動作,特寫個半天,花了很久的時候介紹一道料理,但街頭餐車美食秀則不是這樣,他們介紹的速度就像是餐車上菜的速度,邊做著就馬上推出來,不用猶豫。美食節目很盛行,可是真正是介紹美食的節目其實不多,大多都是綜藝走向,配合其他的主題,也許是單純的介紹美食太過無趣,但美食節目的重點,不是應該就是好吃的食物嗎。
 
 
買完馬上在路邊大啃。
 
餐車代表的是庶民街頭文化,在這邊你不用花大錢,也不需要很久的時間,更不用穿上西裝禮服等正式服裝,也不講求身分,只要你點了餐車中的餐點就會製作給你,付了錢就可以享用餐點,從來不管你是誰,這就是庶民文化。跟亞洲的路邊攤文化相比,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你要精致的擺盤、沒有,你要燈光美氣氛佳、沒有,你要有個漂亮的食用場合、沒有,但會消費這些場合的人都不在乎。
 
餐車的同業很多。
 
 
想必有很多人的觀念都是食物,只要好吃就好,不需要管其他的事情,偏偏又有另外一派人馬,認為吃東西必需燈光氣氛裝潢等的條件缺一不可,如何才能搭配美食,但無論你是選擇哪一派的,在其中得到快樂與愉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吧。青菜蘿蔔各有喜好,自己一直很相信這點,沒有最好的,只有自己最喜歡的,就算再好的東西也有人會討厭,再壞的東西也會有人喜歡,隨人自由選擇。
 
餐車是種飲食文化。
 
又跟其他的街頭文化結合在一起,由吃來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跟根本,是最容易的方式,料理的出現跟國家的環境,氣侯的變遷,造就人們的料理習慣,天氣很熱的地方,都會習慣較重口味重鹽的調味方式,天氣冷的地方則是習慣吃些高脂肪的食物。盛產什麼食材就什麼料理最多,這是很簡單的智慧,人類為了不能吃膩某種食材,所以發明了各種製作的方法,也就是料理本身最深遠的意義。
 
跟當地融合的餐車。
 
各國的料理也是餐車的有趣之處,從義大利、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泰國、越南、中國、台灣、以色列、阿拉伯、墨西哥等都有,儼然是種料理的環遊世界,透過味蕾進入各國的文化當中,不用特地花時間,只需要思考要吃什麼就好。也有到了其他國家就變成其他模樣的料理,一樣的料理到了其他國家,就會有不同的樣子,但很多歐美人不太敢吃內臟類頭部跟舌頭的肉,出自飲食習慣。
 
 
主持人介紹的同時,客人依舊上門。
 
餐車除了食物之外,大概就是餐車經營者跟客人間的互動,最令客人與餐車經營者感到著迷,他們當然是為了好吃的食物上門,為了填滿自己的肚子,可是上門消費的日子一多,就會開始熟悉彼此,變成半朋友的關係。客人也會慢慢的成為老主顧,開始召集他們身邊的人,分享自己認為好吃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類似交友圈的展現,在餐車周遭形成,就跟你跟朋友聊天,一定會聊有什麼東西好吃。
 
直接拿了就吃。
 
這不只是一份工作,對餐車經營者而言也是種生活的體驗,他們樂在其中不在話下,更想把自己的美味散播出去,希望大家都能吃到,每一個餐車都有自己的獨特秘方與特有的製作方法,尤其是讓顧客一再上門的方法,就是想出最完美的比例。餐車看似快樂的製作,但製作這種大量的平民料理,說實在是有一定的難度,你除了要動作非常快消化客人,還要把每份料理平衡的製作好,加上做出不同化。
 
 
餐車的經營者大部分都很有趣。
 
餐車的食物是充滿生命力的,這並不是為了講好話才這麼說,因為餐車所有的料理,都是根據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下去製作的方式,只要自己喜歡吃,就會有其他的人開始認同,並不是用精美的方式呈現說,這個料理很漂亮很好看。要你先吃下去再決定一切,或許這個味道與外表沒有十全十美,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但誠實與美味兼具,用最平凡的東西交給客人,這就是街頭料理所會有的模式。
 
餐車也有不同的類型。
 
基本上美國餐車最流行的基本款,就是長廂型車,不過對於台灣人而言,我們從小到大也有所謂的餐車啊,只是大小形式不同,但意思上是相同的,只是現在的台灣餐車真的比較少了。過去晚上到凌晨會有的燒肉粽,都會在機車後面有一個大鐵箱裝著熱騰騰的燒肉粽,還有下午時刻會出現的叭噗冰淇淋,會按著有獨特聲音的喇叭呼叫客人,還有香腸攤跟蔥抓餅還有油炸魯肉等等的車輛,都跟餐車很像。
 
 
主持人只會出現在間隙橋段。
 
總結:街頭餐車美食秀的快節奏進行節目的方式,無疑是提昇整個精釆度的關鍵,不會故意拖著觀眾的胃口然後拖時間,他們要介紹的餐車本身都有一定的特色,就只是單純的訪問餐車經營者與餐車客人的反應與心得,就算多加一些額外的,也只是說說笑話。好不好吃訪問一般民眾最真實,主持人幾乎只扮演開頭說話與間中說明跟烹飪訪問的角色,所以製造出一種簡單純粹的透明感,沒有什麼多餘感。
 
餐車的經營者很多元。
 
感想:寫這篇文其實有一個邪惡的願望,願天下有情人終成胖子,要胖大家一起胖,胖到深處無怨尤,胖到深處轉為油,一胖還有一胖胖,肥世間,瘦是何物,直教人體重相許,天南地北吃三餐,宵夜吃完下午茶,飆三高,體脂肪,是中更有肥兒女。
 
如果你看完這篇文肚子餓想吃東西,別忘了分享給別人,讓大家一起胖,有首歌是這樣唱的:與你分享的肥胖,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肥油如同一扇窗,能讓視野不同,與你分享的肥胖,勝過獨自擁有,肥油如同一扇門,讓體重變開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別人的肥胖,就是我的快樂啦。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街頭餐車美食秀 Eat Street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