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假油事件不斷引爆,人們對於油品的憂慮,成為生活夢魘,在尋找好油的行動下,台灣許多老油廠重新被發現,這些曾經存在街坊中的油車間,維繫著最簡單的榨油技術,最美好的人際網路,讓老油廠在食安風暴中,展露從農到食的新風情。也是因為一連串的食安風暴,老店舖與老商店他們手工製作的油品,也開始受到注意,因為我們都怕吃到有問題的油,雖然已經吃了好一陣子了。
 
油重不重要,相信有些人可能不太注意這點,好像他們沒有吃到油的機會,但實際上大部份的食物,就算是吃起不油的完全品,也一定有加油,就像我們認為沒有油的飯糰麵包等物,其實都為了香味跟製作方便,都添加了不少的食用油,所以不想吃到油是不太可能的。就連沙拉醬都有加油,更不用說其他的油炸烘烤手續,需要用油的量更是驚人,所以油在我們的生活,是個很重要的隱藏角色。
 
而要食用什麼樣的油,基本是有選擇權的,只不過想要便宜方便快速的話,品質大部份都會比較低,甚至還有可能吃到有毒的油及對身體有害的油,如果不想要身體不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注重在吃的上面,油因此是最大的條件之一。用什麼樣的原料來製油,則是決定了油的關鍵,大油廠幾乎都使用外國原料,老油廠會使用在地的原料,還有製油的過程中,是使用什麼手續,也會影響油的品質。
 
傳統的製油工廠,原來只是自用及賣給鄰居們,如果產量夠多才賣給附近地區,這跟很多的傳統產業很像,都沒有響亮的招牌,光鮮亮麗的販賣方式,更不用說有廣告的存在,但他們製作的方式,也不需要偷工減料,因為他們的賣點就是最自豪的商品,品質不夠好就自砸招牌。保留原貌跟提供乾淨的衛生條件,這是老工廠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他們雖然見到商機,卻也需要一定的協助與自我的努力。
 
諷刺的是日治時期的老油廠,竟然比最近二十年才回來的油廠還乾淨,品質也好,吃起來也比較好吃,聞起來也香,只不過比化學製油還貴了一些,傳統榨油(半手工半機具)的方式也因手工製作,所以產量有限,也需要等待製成,並不是隨時都有。有這麼多的缺點,可是現在願意上門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除了是自用之外,還有人願意推薦他們,可以改變成觀光工廠,可以宣傳順便保留下來。
 
老油廠跟很多的老工廠都有一樣的問題,就是生產的地方衛生條件不佳,還有太過老舊,再來則是則是人的方面,有很多老師傅跟老老闆,只是他們的下一代不接手,這個東西就會失傳,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給有意接手的人,技術工具觀念等等。現代人太過方便,根本不知道吃的東西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怎麼加工,有時候拿給他們最天然的東西,甚至還會嫌棄,已經吃習慣化學的食品。
 
說實在的這也是社會的變遷,老舊的人事物就會慢慢的退去,除非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要不然大家也不會注意到,這些傳統產業的存在,其實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文物財產,因為現代化的東西,幾乎都能夠產量,全世界都可能有,可是傳統製物只可能在一個才有。越稀少的東西越貴,尤其是那些珍貴的技術與器具,才需要列入保護,人人都有的東西就不需要特別去保護推廣,這樣想應該是對的吧。
 
話說附近也有傳統醬油工廠,家中的醬油也是用他們的,他們沒有賣到外縣市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我們的島 老油廠的新風情
    全站熱搜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