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死刑,大家都會有兩種極端的反應,一種就是相當支持死刑的功用,並且認為這是唯一的方法,如果沒有的話,那社會就會大亂,反正無論如何做壞事都不會死,另一種所謂的人權主義,認為死刑是種謀殺的行為,沒有人能夠奪走別人的性命,這兩種思想可以說是南轅北徹。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部電影,最後的絞刑師The Last Hangman,改編自真人真事,不過多少都會都有些出入,並不是完整的搬上來。

 
 
 
電影中主要是描述絞刑師Pierrepoint的故事,他身為一個專業的死刑執行者,是如何讓這些被處死刑的人們,快速的死去,聽起來是很殘酷的沒有錯,但其中有很多值得仔細去想想的事情,並不是用對錯就能夠清楚的分別,其中牽涉太多層面的議題。就如同古代的劊子手,他們的一刀斬下,並不是為了報仇還是喜歡殺人,而是一種職業,由別人所給的權力下所誕生的產物,但他們也是人,不可能毫無任何感情。
 
 
 
 
 
二零零五年上映的英國電影,男主角Timothy Spall,演過最知名的為哈利波特系列的配角,以及大大小小的電影,他所扮演的就是英國最有名的絞刑師Albert Pierrepoint,至於絞刑師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工作呢,用最簡易的方法來解釋,就是用吊死的方式來讓一個人死亡。過去、英國唯一的死刑就是絞刑,就是用一個木架台站在上面吊著脖子,然後地板打開,甚至有公開處刑的歷史,不過現今的英國早就已經廢除了死刑。
 
最後的絞刑師描述,絞刑師Albert Pierrepoint從西元一九三三年開始成為英國職業的絞刑執行者,往來各個監獄之中進行犯人的死刑,這個行業之中有相當多的秘密,他以絕對無情冷靜的情緒,還有精要仔細的計算,來讓這些犯人能夠快速最不痛苦的死去。這些犯人在生前無論做了什麼,他們最後剩下來的只有一具冰冷的屍體,從活人轉變成死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事情,無論是誰都很難面對,從生命變成死亡的那一刻。
 
 
 
電影中的配樂與片段:
 
 
以下完整分享劇情,並加入自己的感想:
 
 
一九三二年的倫敦監獄,一個人說著有一件工作總是最後做的,那就是死刑,首先他們會到一個大廳,上面有掛外套的掛勾,可以看到主角Albert Pierrepoint不苛言笑,仔細的注意每一個地方,相對著其其他嘻笑的人,他的臉上是沒有任何的表情,開始教導這些新人該如何執行死刑。裡面有一道門,就是這些犯人走完最後一段路的時刻,他們必須利用各種手法來讓過程順利,像是怎麼走什麼位置,都有規定存在。
 
 
體重較重的人,絞死的時間較短,頸部脆弱的人,絞死的時間較短,只要有步驟錯誤,會把犯人的頭拉斷,並開始請教問題,例如一個犯人的體重與職業,生前做些什麼有什麼興趣,這些都要納入思考的範圍裡面,以便進行下面的動作,不然很容易出現誤差。從這種可以知道絞刑是一個極其專業的行業,需要計算一堆誤差與角度,才能夠一擊斃命,不會讓犯人的脖子被扯斷,也不會損壞身體,就剛好死去而已。
 
 
Albert Pierrepoint雖然是個執行死刑的人,可是他在一般生活裡面,也跟其他人沒有兩樣,也需要有自己放鬆的地方與私人感情渲洩,他只是再普通不過的男人,過上家居生活與打掃吃飯,這樣聽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不對,只是因為他的職業變成了特別的事情。沒有人認同他,他也不敢向別人說出自己的職業,在別人看來這是殘忍酷寒無情的劊子手,基本上這是種心理的壓抑,因為把別人變成死人的工作,沒有人可以輕忽帶過。
 
 
當然一開始他也是從助手做起,為了來讓繩子纏上脖子,沒有任何的意外發生,所以他們必須進行測量測試的工作,繩結該怎麼綁,角度是怎麼擺的,站的位置,根據身高體重來因應改變,帶他進入行業的同伴,認為反正都是死,不如隨便弄弄就好,可是Albert Pierrepoint卻不是這樣子認為。他們遇上了一個恐慌的犯人,在刑前求饒哭泣,要他們放過他們,但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不可能放了他,這具有法律的效應。
 
 
用布袋把頭包著,站在指定位置,繩結套住脖子,把機關拉捍一拉,人就這樣死了,只是一瞬間的動作,可是卻讓他們想了許久,自己手上殺了一個人,就算他們是有罪必須死的,可是依然會有罪惡感的產生,沒有人能夠殺了別人,還沒有任何的感情波動。他甚至不敢讓妻子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麼,只是用敷衍的方式帶過,不明說出來,低調沉默到不行,他的妻子也不追究這個地方跑,因為她也知道這其中的秘密他不能承受。
 
這時候的英國正值二戰時期前後,所有人包括平民都是進入戰備準備,而死刑依然進行,對他而言這些被處刑的犯人,看他們的需求就為了量了身高體重,還有身體的部位,一進入沒有任何的話語,就是要犯人轉過身來,綑綁他們的手腕,並講了一句「跟我來」。然後帶領他們前往處刑的地方,替他們套上布袋,綁上繩子在脖頸,然後用機關打開地板,同樣的一個人又死了,但是他們通常都會哭泣吵鬧不想死,求上帝來救他們。
 
 
他的處刑執行速度通常都是在三十秒之內完成,甚至十幾秒,並且冷靜的說出他不相信還會有人比他更快速,他也認為不會有,他替犯人隱瞞刑前的最後心情以及所說的話,因為他認為這是劊子手與犯人之間的事情,其他人不需要知道。當他處刑時就是只有職業沒有名字,那個在人世間的名字便不屬於他,他只在監獄的外面,意思是說不把私人的情緒帶入工作場所裡面,這樣子沒有任何的幫助,要拋棄感情才能做完。
 
 
這是政府法律要他做的,也不是他的權力,是政府所給的,他也不關心犯人們做了什麼,這些都跟他沒有任何的關係,只知道必須執行到完畢為止,這是對於工作的態度,認真不說其他的話,俐落乾淨的讓他們走,再次強調這是他的工作,他沒有怨恨與悲傷,只是做該然。死刑完畢就是開始清理屍體,聯手將屍體卸下,一看沒有任何的損傷,脊椎脖子也是,讓人來不及感覺就死了,最少的痛苦,這是個很專業的動作。
 
 
「他/她已付出代價,他/她現在清白了」他對待屍體的態度一視同仁,沒有任何的差別待遇,也不會因為他們是該死窮兇極惡的犯人,就想要污辱嘲笑他們的死樣,當他的下屬伙伴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做刷洗屍體的工作時,交給殯葬業就好,他說了那些人,不會好好對待「它」們。除了工作之外,他還是有個獨特幽默感,正常社交圈的人,也會上舞廳與俱樂部跟人喝酒抽菸放鬆,跟一些豬朋狗友進行放縱又不用負責的行為。
 
 
這一個工作必須在行前做上一整天的準備,像是各種的細節,繩子該如何墜下,要綁上何種的繩結,利用重量拉長的繩子應該拉多長,地板的機關是不是潤滑順暢,還有執行人他們的動作流程是不是夠快速,行刑的速度必須快如閃電,有一次他只用七秒多的時間就讓一個人死亡。他創造死刑的歷史與紀錄,雖然這是一個值得高興的紀錄,但他雖然用說笑的語氣道出,卻沒有任何的笑意,因為他知道自己笑不出來。
 
 
貝爾森集中營,德國納粹戰敗之後,他們的軍人都被當成戰犯,述說超過四百萬人,包括兒童婦女都因為化學毒氣身亡,還有女軍官用野狗撕碎敵人的屍體,孕婦被帶到毒氣室,戰勝者盟軍也為了這些戰爭罪犯配備了辦護律師,在納粹十二年的殺戮之後,他們英國人想讓德國人面對英國司法的正義。是否能讓正義以及司法淆清,老實說這是個戰者為王的世界,人在戰爭前都會變得沒有任何的良心,沒有了人性。
 
 
身為一個首席的絞刑師Albert Pierrepoint被帶到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的面前,並說全世界都在看著他們,納粹在貝爾森犯下的罪行之後,他們想要展現英國的司法,穩定而又公平,知道確信,想要藉助他的能力,俄國人還有美國人,他們的處刑方式緩慢又不科學,很愚笨。英國軍方想讓全世界清楚,他們的死刑是最有效最人道的,這個計畫的裡面,他就佔了最大的位置,因為一個手藝最清湛的處刑人,能夠快速準確。
 
 
低調不為人知,只有少數人知道他的存在,就算在妻子的面前他也是假裝是別的身份,絞刑師這個職業等於影子,法院作出了判決,這些多數的犯人都要處死,一個星期之內要處刑五十個以上,一天平均十三人,這些納粹軍人,都曾經做過很多喪心病狂的行為,旁邊的中尉一一道出。可是Pierrepoint沒有任何的興趣,也說自己並不需要知道,只明白的是他們也是人類,可是即將就要死掉,變成一個死人,就這樣。
 
 
只需要身高體重健康狀況,以便快速的完成工作,繩結先吊重物二十分鐘以便保持最好的彈性,裡面有個年輕女軍官對他嗆聲,說他是猶太人派來的,可是他並沒有任何的反應,只說從現在開始,女人開始一次一個,男人則是兩倍速度。原本是最後一個的女軍官變成第一個,就當眾人怒罵婊子的時候,他說出她是最年輕的,會是最害怕的,所以大家就安靜的閉上嘴,沒有任何的閒話,沉默的執行工作,送上死刑台。
 
 
對於死刑的態度是嚴僅認真的,並無任何的懈怠,每一次都要精密的計算,以便用最快的方式讓犯人一一解脫,他準確又快速的動作,處死一個人不用數十秒,短短的時間內便處刑數十人,包括男人、女人、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他們最後的歸處都是相同的。雖然他們生前的身份有所不同,可是死了之後卻沒有什麼差別,只是編號與號碼的組成,如果人變成這樣冷冰冰的東西,是不是也代表失去了溫度與感情。
 
 
「他們站在一排行列上面,當別人在他們面前被扣扳機,那是一回事,而當他們站在絞刑架上,雙方都清楚要發生什麼,彼此互相對視著,明知道動手結束他們的生命,我感到這這種了解很不對勁,從他們的眼中能夠看出來,正像你所說的,在這裡並不是真正的我們」這是一個士官協助他時所說的話。這些人站在死刑台的眼神都特別的令人不能凝視,可是又偏偏要對瞪他們,讓他們很清楚明白的知道,處死自己的是誰。
 
 
Albert Pierrepoint在犯人死後,都會親自清洗屍體好好的對待,不敢有一絲懈慢,他認為犯人已經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在處刑過後他們都是清白乾淨的,應該好好安靜的離去,不該再用其他的手段污辱他們,這樣不符合他們的職業道德。有一段是死刑犯的棺材不夠用,所以屍體被扛出去直接埋了,他就激動的說不行,有多少人便用多少棺材,「死去的人應該受到尊重,他們已經付出代價,償還了罪惡,我們至少該給他點尊嚴」。
 
 
看到這裡不自覺的嘆了一口氣並且紅了眼眶,他看似無情的執行工作處死犯人,可就是政府賜給他的權力,但他並沒有失去了人性,相反的利用自己的工作來讓這些死刑犯,死的沒有那麼痛苦,在死後還要替他們保留最後的尊嚴。這時候也許有人就會開始疑問,這些死刑犯是怎麼凌虐殘忍的殺死被害者,為什麼還要替他們做下這些事情,可就是我們擁有最後的人性,才需要這樣子做,要不然我們跟他們有什麼差別。
 
 
但是消息的曝光讓他成為了紅人,每一個人都認識他,成為反對納粹的英雄,任何的英國人都喜歡他,可是反而對他產生困擾,沒有任何的好處,就因為他的個性與職業,做的事應該是機密,不讓任何人知道,因為只是他的職責,沒有人會真正的尊重他,很清楚這一點。任何的工作到了一個程度,都會產生了倦怠感,Pierrepoint也是沒有任何的例外,也會置疑自己,這樣做到底是不是對的,雙手是否沾染了什麼。
 
所謂的人權團體
 
 
「殺人兇手」Pierrepoint也被所謂的人權團體反對死刑組織,視同一個惡魔,犯下了許多罪行,他們反對任何的死刑,認為是一種不文明,開始對他惡言相向人身攻擊,必須沉默的承受這些指責之下的負擔,令他很難快樂起來,感到不快樂。可是另一方面又受到支持死刑的人們,大受歡迎視同英雄,認為他把惡人送下了地獄,必須尊重於他,這樣子兩極化的反應,令他的眉頭總是深鎖,好像蒙上了一層陰影。
 
「他們倆都是骯髒的人,雙手沾滿了血腥」來自一個反對他們的人所說的,可是Pierrepoint雖然擁有堅強的性格,也是有弱點的,做這些事情對他沒有任何的益處幫助,所以他寧可不想太多,讓這些念頭尋找機會,擊破他的思想,不如像個小嬰兒安寧的睡覺。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也幾乎沒有任何的情緒發現,就像個機器人,並且有人要求他別求刑,在他的面前哭泣大鬧,他用顫抖的手止住了壓抑的波動。
 
 
每一個處決前的死罪犯總說自己是無辜無罪的,可是有人知道呢,就像每一個不知道自己孩子犯了什麼罪的父母,總說自己的小孩很乖怎麼會做這種事情,聽起來很可笑,但是他們並沒有錯誤,也沒有陷害別人,因為人會選擇自己相信的人事物,或許這是天性,不論對錯都會坦護。如果要處刑的人,是自己的親朋好友,說過幾句話,有深切認識熟悉的,那他還是下的手嗎,或許有這樣的疑問存在,但他是一個專業的絞刑師。
 
 
「謝謝你Pierrepoint」這是他的朋友最後的一句話,知道送上黃泉路的人自己認識,終於安心的離去,如果是你的話,真的下的了手嗎,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會產生大問號,我們知道死刑犯都是罪大惡極該死的,他們犯下了很多證據確鑿的犯罪,都想要他們去死,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可是沒有人願意親自動手,都想要讓自己的手乾淨,然後等待這些處刑人處刑過後,再說他們是一個道德上有缺陷的人,要歧視攻擊他們。
 
 
處刑者將受到世人的攻擊與言論辱罵,但他們都不知道也不了解這是政府所給的權力,甚至是處刑者本身也會受到沉重的壓力,當他是一個利用的對像,等到民眾開始反對時就拉他出來當成箭靶,開始講究所謂的人權,盲目的人權與盲目的刑法一樣的可怕又恐怖。沒有人是對的,也沒有是錯的,這就是死刑與人權的一體兩面,可是最後的絞刑師中沒有任何提到受害者的方面,都是以死刑犯為主角,並不多加情緒面。
 
 
在一九七四年出版的自傳,Albert Pierrepoint曾寫道:死刑不能解決任何的事情,只是一種陳腐的、原始的報復意識的殘餘,以一種簡單的方式,把責任推卸到報復其他人的身上。如果由別人來說的話,似乎沒有任何的說服力,可是由Albert Pierrepoint來說就有種實際上的考察,當然他說的並不是沒有任何的道理,因為他就是負責這樣子的工作,對他的心靈想必是個負擔,到底有沒有意義,我們很難替受害者來決定。
 
 
個人想法:
 
沒有人能夠要求別人原諒並且寬恕,因為這是在悲傷憤怒之後最無奈的刀痕,狠狠的刻在心理,他們失去了親人甚至失去了自己完整的靈魂,帶著傷口痛苦的活下去,憑什麼因為一句要他們放棄仇恨,就能夠放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是種橫加在別人身上的價值觀,對別人並不公平。可是當得到終結時,如果不放下就是不放過自己,像是這種原因都不在時、像是死刑,人還是要過日子,不能夠活在這樣的心情當中。
 
要求別人原諒施加在自己及親友身上的罪行,就像要求猶太人原諒德國納粹的集中營大屠殺,要求中國人原諒日本軍隊的南京大屠殺,要求中東人原諒美國人引發的動亂,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就沒有資格說上一些什麼話,所謂的人權不該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慷他人之慨達成自己的善心,就不善了。
 
 
總結:這部電影的節奏不算很緩慢,但也不是很快速,就像個冷靜又謹慎的安排,每一段的安排都是有受到標準的步驟,有時候快有時候緩,片中都會有淡淡的憂鬱陰天,Timothy Spall的演技更是精湛毫無破綻,令人完全陷入在電影的劇情當中,好像真實發生過的。當看最後的絞刑師時,每一段都想要思考很多的事情,通常都是深入到內心層面,滲入到任何一個角落,製造出理性與感性的衝突,人不可能毫無感情。
 
 
感想:不過電影當然有所不同的安排,為了劇情的精彩性考量,真人真事在一些細節上多多少少都會更動,像是最後不行刑的理由,也跟現實中的他有所不同,而他也不是最後的絞刑師,只是因為翻譯片名的關係,當然並不影響電影的觀賞性。
 
要說這一部電影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有一個女性死刑法,在死刑之前對他微笑了一下,彷彿是感激也是解脫,接著套上了布套照著前面的人們死去,有人哭泣有人求饒有人憤怒,有著好多的反應,但只有一人擁有這樣的表情。
 
 
如果喜歡孤的文章,不妨訂閱,就是最好的鼓勵。
以上圖片及影片並無商業用途,
純屬介紹引用。

 

arrow
arrow

    任孤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